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素可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素可泰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中文名 :素可泰

著名景點 :素可泰遺蹟公園、西昌寺

行政區類別 :城鎮

素可泰素可泰歷史城鎮及相關歷史城鎮,素可泰是泰國首個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首都,位於泰國中央平原,曼谷以北427千米,意為「幸福的曙光」。素可泰歷史城鎮及相關歷史城鎮遺址位於泰北中部,其西部和北部為高山森林[1],東部和南部為平原地帶,面積約為6600平方千米,1991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2]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素可泰是13世紀和14世紀暹羅第一王國的首府,這裡矗立着許多引人注目的紀念性建築,反映了泰國早期建築的藝術風格。素可泰王國時期逐步形成的燦爛文明迅速吸收了各種文化成分,並結合當地的古老傳統,以此構成現在所謂的「素可泰風格」。

素可泰古城及歷史遺蹟

素可泰古城作為王朝首都,有逾百佛寺佛塔及逾千尊佛像,今天經過泰國政府及聯合國文教組織修葺,修復了21座寺廟及建築,城外五公里範圍內另有超過70座佛教或婆羅門教的寺廟。古都東西長1400米,南北長1810米,辟有四道城門,由內、中、外三重城牆、一道護城河環繞鞏衛。

素可泰是泰文化的搖籃,泰國的文字、藝術、文化與法規,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時代開始創立的。素可泰作為昔日泰族稱強時期的首都,之後泰國又經歷了「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然後至目前的「拉達那哥辛王朝」,因此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這兒扮演着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遺留着昔日的佛寺和宮殿燦爛的光華,在風采中散發着一股古樸的氣氛。

素可泰歷史文物保護區範圍相當廣闊,南北城垣各長2000米,東西各長1600米。保護區展現了古代的歷史君王宮殿和許多名剎,遊客到此可以看到六、七百年前泰民族偉大的遺蹟。由於此地是一個極富有文化內涵的古都,所以觀光景點也以古蹟為主,尤其泰人在此時期的政治制度、建築與藝術表現,都顯現於寺廟與佛像的造型與線條上,頗具原創力。

素可泰舊城區入口處的藍甘杏博物院,是參觀遺蹟公園的最佳起點。館內除了詳細記載了素可泰的歷史外,還珍藏了不少素可泰時期的出土文物和雕刻。包括在暹羅史上極負盛名的宋伽洛陶瓷器。

素可泰碑文鐫刻於13世紀泰國的素可泰王朝時期,是最早用泰文鐫刻的碑銘,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學價值,在語言文字上被譽為古泰語的典範。迄今為止,泰國境內發掘出的石碑共200餘方,大多是用梵文、巴利文、孟文和高棉文刻成,其中最早的碑文鐫刻於公元657年。早期的碑文大多記載泰族各公國王公的身世和業績,歷史事件,泰族和鄰近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以及佛經的片斷等。到素可泰王朝時期,才開始用泰文鐫刻碑銘。

素可泰古城最典型的寺廟

素可泰遺蹟公園內的寺廟、佛塔與宮殿,數目極多。範圍內共有大小佛塔198座,並有釋迦牟尼之巨型座像。最為壯觀的該是瑪哈泰寺,它是素可泰最大的佛寺。西昌寺、卓旁通寺及沙攀辛寺也是值得一游的寺廟。遺蹟多集中在舊城區,離新城12公里。可惜,當大城王朝攻打素可泰時,曾摧毀了好多宮殿與廟宇。加上日久失修,遺蹟幾成殘墟。直到1979年,泰國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合力修葺,素可泰之偉大史跡才得以保留下來。

瑪哈泰寺,位於素可泰古城的中央,四面有溝渠環繞,從印拉第王開始建造,直到1345年完成於李泰王時期,屬於皇室宗廟,寺中原有209座塔,10處僧院,但大部份都僅剩地基而已。目前還能辨識的主要有純素可泰式的主塔,周圍張着4座室利佛逝兼錫蘭式小塔和4座高棉式小塔,擁有素可泰主僧院、大城蓋的主僧院、李素五骨灰院、南北兩座內含9尺立佛的廟宇,還有黃昏時可拍攝美麗剪影的大雄寶殿。

瑪哈泰寺的主塔是一座上部呈含苞蓮花狀的純素可泰式佛塔,這是李泰王時重建的,原來是一座高棉式佛塔,李泰王不想受高棉影響,遂把原來的高棉塔包起來,外面蓋成純素可泰式的佛塔,這種不破壞前人(朝)作品的例子在泰國時時可見,因為泰人相信破壞廟宇或佛像是對神不尊敬的,所以都是用把建築物包起來或蓋起來,外面再建新的這種方法,因此建築物都會愈來愈「有容乃大」,瑪哈泰寺中的另一個例子就是主塔前的主僧院前還有一個主僧院,這就是到了大城時期,大城國王為了遮住舊有的素可泰主僧院,所以在它的面前又蓋了一座。每年十月水燈節時,晚上會打特別的燈光,還有素可泰舞蹈表演,精彩萬分。

西昌寺,一進西昌寺,就見着巨大的坐佛從窄門中向外凝視,這尊坐佛與藍坎亨石碑上提到的「阿迦納佛」相似,右手手指指地,呈鎮魔姿,高15米,兩膝寬11.3米,佛像修整得非常完美,一點也沒有歷經滄桑的感覺,一般相信這尊佛像原本是露天的,後來才加蓋了廟宇。這間廟宇長、寬各32米,高15米,牆厚3米,一般廟宇都有通道通到屋頂,左上右上,西昌寺也有,但只能左上右下,而西昌寺的另一個瑰寶就是沿着通道的天花板上有超過50幅的石板畫,描繪本生經及佛陀10次轉世的故事,可惜現在已經不開放參觀。據說有一次高棉的軍隊派兵攻來素可泰時,有兩個素可泰的小兵躲在巨佛的後面,高棉的軍隊攻進西昌寺時,聽到兩個小兵的講話聲,以為是佛像在說話,頓時嚇得撤兵!因為這一段小故事,西昌寺的佛就被泰國人稱為「說話佛」。

卓旁通寺,在泰文中,卓旁是「池塘」的意思,通是「金子」之意,卓旁通寺就是「金池寺」,這座寺的大雄寶殿是三十多年前才蓋的,塔是錫蘭式的,參觀重點則是涼亭中供奉的佛腳印。這對刻在灰石上的佛腳印是從素可泰西南方的大腳印山搬來的,腳印上有108個須彌山上的吉祥圖案,這顯示佛與廣大無邊的須彌山已合而為一,而且是宇宙的中心。

沙攀辛寺,又稱為石橋寺,有一座大石鋪成的似橋長階,長度約為200米,雖還能通行,但已崩落傾圮,讓人走起來心驚膽顫。據藍坎亨王留下的石碑記載,沙攀辛寺是一位高僧住的地方,同時也是藍坎亨王看地勢、替整個城市尋找水源之處,每到重要節日他也會騎着大象來此敬拜。高12.5米的阿塔洛佛是一座立佛,高高地站在沙攀辛寺中,伸出右手,默默地保護着整個城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