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火

來自 網絡網的圖片

紅火,就是在正月十五夜間舉辦各種傳統民俗文藝活動的意思。這些文藝活動中,有些是有聲有色有動作的人群集體舞蹈表演。山西民間普遍流行有舞獅子、耍龍燈、跑旱船、舞龍、踩高蹺、騎竹馬、盪鞦韆、大頭娃娃舞、撲蝴蝶等等。這就是"鬧紅火"的內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紅火 [1]

發音 hónghuǒ

解釋 形容旺盛

出處 民俗節日

漢語詞語

拼音:hónghuǒ

[flourishing]∶形容旺盛〈石榴花越開越紅火〉

[prosperous]∶經濟優裕〈她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形容興旺、熱鬧、熱烈。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六章:"時間不長,他已經置買了一輛膠輪大車,一匹大黑騾子,成為 鳳凰堡 日子最紅火的一家。" 孫犁 《白洋淀紀事·戰士》:"他們的肉鋪比以前紅火多了!"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大木匠踏進集市的當兒,集市正紅火到頂點。"

紅火,即正月十五鬧元宵。山西各地,鬧紅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處是都在正月十五鬧。有些,是從正月十四鬧到正月十六的,也有從正月十五鬧到十七的,還有光在正月十五晚上鬧的。

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山西一年中規模最大,人員最集中,參與演出人數最多的民間群眾性文藝活動。每個元宵期,已成為山西民間藝術薈萃競技的日子。

元宵之夜,人流不息,熱鬧非凡;鞭炮鼓鈸鏗鏘入耳,龍燈、旱船蜿蜒起舞,高蹺、竹馬娜娜而行,形成驚天動地的群眾性文藝活動高潮。

活動盛況

"鬧紅火"的活動據傳秦、漢時已開始,到唐代有所發展,到宋時風靡一時。歷史上,這種"鬧紅火"活動據說有七十一種節目。山西境內,流傳於各地的民間社火表演、跑法,步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實則技藝風格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太原市區流傳着這樣的民謠:"城南的獅子城西的龍,城內的高蹺技藝精"。柳巷街道組織的高蹺隊,鼓點快,變化多,具有濃厚的冀中風格。而廟前街道組織的高蹺隊,則舞步穩健,動作舒展,是典型的太原傳統步法。在正月十五鬧紅火的人流中,自然有"徐溝的鐵棍愛煞人"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