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蔬菜大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蔬菜大棚

來自 南通網 的圖片

蔬菜大棚

中文名:蔬菜大棚

外文名:Vegetable greenhouse

定 義:具有出色保溫性能的框架覆膜結構

好 處:使人可以吃到反季節蔬菜

蔬菜大棚是一種具有出色的保溫性能的框架覆膜結構,它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吃到反季節蔬菜。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結構或者鋼結構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溫室空間。外膜很好地阻止內部蔬菜生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內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1]

竹棚建造

⑴棚向。以南北向為好,如受田塊限制,東西向也可以,儘量避免斜向建棚。 ⑵規格。棚寬4-6米,長30-50米,高1.6-2米。建立大棚群時,應使棚間距達到1.2-1.5米,棚頭距離4-5米,有利運輸和通風,避免遮蔭。 ⑶放樣。在地勢開闊、非風口的地方,按照設計好的大棚長、寬尺寸確定大棚四個角,用勾股弦定律使四個角均成直角後打下定位樁,在定位樁之間拉好定位線,並沿線將插竹架的地基剷平夯實。 插綁拱架 ⑴選用架材。架材選用新砍的青竹,要求直徑2-2.5厘米,長3.5-4.5米,上下粗細一致。 ⑵打孔插架。沿大棚兩側定位線,從一端向另一端按70-80厘米的等距離用鋼釺打30-40厘米深的孔,將青竹基部逐一插入孔中,為使拱架兩側肩高一致,同一拱架的兩根竹子新舊、粗細應儘量相同,然後填土踏實,再將同一拱架兩側的竹竿按統一高度標準彎成弧形,並用布條或包裝繩順一定方向包紮,使青竹兩頭包裹在其中。 ⑶綁拉杆。在拱架頂部和距地面60-80厘米的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綁上3道縱向拉杆,綁時拱架之間應保持原有距離,並儘量綁牢,使拱架不前後滑動。為提高大棚牢固性,5-6米寬棚每隔3-5米要有一立柱,4-5米棚可以用交叉式斜撐代替兩側的拉杆,方法是在棚內每隔4-5道棚架,用4根入土30-40厘米的長架材按45°角固定在棚架上,從上往下看像個「X」形。 ⑷建棚頭。在兩端的拱架下,插入4-6個支柱,將支柱與棚架綁在一起形成棚頭,在背風處棚頭中部設門,門寬0.7米,高約1.3-1.5米。為減輕風對膜的損壞,迎風的棚頭可採用逐步降低棚架高度的辦法過渡。 蓋大棚膜 ⑴固定裙膜。裙膜寬6.8米,長度比大棚長1-2米,將1米寬的薄膜一邊捲入麻繩或尼龍繩,用電熨斗等烙合成小筒,蓋在棚架兩側的下部,兩端拉繩拉緊後固定在棚頭上,中間用細鐵絲將拉線固定在棚架上,在插拱架的邊路開深10厘米淺溝,將超過圍裙的20厘米薄膜埋入溝中踩實。 ⑵固定頂膜。頂膜寬度為拱架弧度-80厘米,長度為大棚長+2倍棚高+40厘米,在無風條件下上頂膜,頂膜繃緊後用鐵絲固定在棚頭立柱上。 ⑶埋地錨。相鄰兩道棚架兩側的中間各埋一個地錨,具體方法是:用粗鐵絲捆一塊整磚,沿邊線埋入土中,上面留一個環用來固定壓膜線。壓膜線必須貼棚膜拉緊。 ⑷裝門。將門處薄膜切開,上邊捲入門口上框,兩邊捲入門邊框,用木條釘住,門用竹木作框,繃上薄膜,再用粗鐵絲固定在門框的一邊。 建小拱棚 ⑴竹弓。竹弓長3-4米,寬2.5-4厘米,厚0.8-1cm,跨度1.5-2.4米,弓高0.6-0.8米,弓距1米左右。 ⑵小棚膜。膜寬與竹弓相等,長與大棚相等。 ⑶草簾。寬1米,長與竹弓相等。 棚內地面利用 多數為兩畦,畦寬1.6-2.4米,高10-20厘米,中間過道與兩邊過道各寬30-40厘米。 每畝(棚內淨面積667m2)竹大棚用料如下:[2]

常用類型

以竹竿和木頭為拱架材料。優點是取材容易,建造方便,造價低廉,每畝約3000元;缺點是拱架強度低,抗風雪能力差,易朽爛,每年需要維修和更換,操作管理不太方便。 以熱鍍鋅薄壁鋼管為拱架材料。優點是強度高,抗風雪能力強,防鏽蝕性能好,透光率高,操作管理方便等,使用壽命長達10-15年。缺點是造價高,一次性投入大,每畝約20000元。[3]

視頻

家鄉丨實拍焦作蔬菜大棚種植戶艱辛的勞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