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負外部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負外部性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負外部性,也稱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經濟,是指一個人的行為或企業的行為影響了其他人或企業,使之支付了額外的成本費用,但後者又無法獲得相應補償的現象。或是對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帶來的未在價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費用。

所謂外部性,即指行為主體的活動對他人和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對他人和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稱之為「正外部性」,反之則為「負外部性」。比如,不加約束地遛狗,在草地上留下狗屎等,就是「負外部性」。

產生負外部性的原因

產生負外部性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類:一是環境性的,即某種行為或決定會給其他個體帶來新的環境破壞或污染;二是社會性的,即某種行為或決定會給其他個體帶來新的社會不公平或社會衝突;三是經濟性的,即某種行為或決定會給其他個體帶來新的經濟損失或經濟衰退。

負外部性的解決措施

解決負外部性的根本途徑只有一條,就是統一公共資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具體來說有三種方法。

第一,在多種用途和使用方式的情況下,使用雙方相互妥協直至達到能夠相互接受對方的最低程度。這種方法的前提是二者的用途和使用方式能夠兼容。但這種解決方案只能是在成員只有少量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若成員很多,相互之間的交易成本將會很大。

第二,置換主體。當有多個同等條件的公共資源時,可以把相同使用方式的各方置於同一公共資源下,或者說在專用的場所內用途和使用方式只有一種,並不能用來做他用。拿排污和養魚的例子來說。可以規定某個專用的池塘用來養魚,另一個專門用來排污。這不完全等於產權的私有化。

第三,規定一定條件下規定用途和使用方式。即把該公共資源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做出規定,某種條件下只能有一種用途。比如在道路擁擠地段汽車按牌號的單雙分時段行駛。但該方法的缺點是所有的用途都會帶來負外部性,倘若有一種不能帶來負外部性,就會給另一種帶來不公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