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務風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財務風險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專有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宏觀經濟、監管政策等外部環境或企業戰略目標、管控模式、企業文化等內部因素,導致企業財務相關管理活動不規範或財務成果(收入、利潤等)和財務狀況(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偏預期目標的不確定性。

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企業經營管理與財務相關的業務領域主要包含全面預算管理、籌資管理、資金營運管理、投資管理、財務報告、擔保管理,因此分析財務風險的來源應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因預算編制、執行或考核存在偏差而導致的風險:

(2)因籌資決策不當、籌集資金運用不合理可能引發的風險;

(3)因資金調度不合理、管控不嚴而導致的風險;

(4)因企業投資決策不當、缺乏投資實施管控而導致的風險;

(5)因財務報告編制、分析、披露不準確、不完整可能引發的風險;

(6)因企業擔保決策失誤、監控不當而導致的風險。

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與應對

全面預算管理風險與應對

1.面預算是指企業對一定期間的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等做出的預算安排,其具有規劃、控制、引導企業經濟活動有序進行,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實現預定目標的功能,可以實現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也是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不編制預算或預算不健全,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缺乏約束或盲目經營。

(2)預算目標不合理、編制不科學,可能導致企業資源浪費或發展戰略難以實現。

(3)預算缺乏剛性、執行不力、考核不嚴,可能導致預算管理流於形式。

2.企業應對全面預算管理風險的管控措施。

企業應對全面預算管理風險,應重點關注預算編制與下達、預算指標分解和責任落實、預算執行、預算分析與調整和預算考核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關於預算編制與下達。企業應該明確各部門、各下屬單位的預算編制責任,確保企業經營、投資、財務等各項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都納入預算編制範圍,形成由經營預算、投資預算、籌資預算、財務預算等一系列預算組成的相互銜接和勾稽的綜合預算體系。企業應當根據發展戰略和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綜合考慮預算期內經濟政策、市場環境等因素,按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選擇或綜合運用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等方法編制年度全面預算,並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企業章程的規定報經審議批准。批准後,應當以文件形式下達執行。

(2)關於預算指標分解和責任落實。企業全面預算批准下達後,各預算執行單位應當認真組織實施,按照定量化、全局性、可控性原,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從橫向和縱向落實到各部門、各環節和各崗位,明確預算執行責任。同時,將年度預算細分為季度、月度預算,通過實施分期預算控制,實現年度預算目標。

(3)關於預算執行。企業應當加強資金收付業務的預算控制,及時組織資金收入,嚴格控制資金支付,調節資金收付平衡,防範支付風險。對於超預算或預算外的資金支付,應當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企業應建立預算執行實時監控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預算執行中的偏差,確保各項業務運營均應符合預算要求。對於工程項目、對外投融資等重大預算項目,企業應當密切跟蹤其實施進度和完成情況,實行嚴格監控。企業應建立健全預算執行情況內部反饋和報告制度,及時報告、反饋預算執行進度、執行差異及其對預算目標的影響,促進企業全面預算目標的實現。

(4)關於預算分析與調整。企業應當建立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制度,充分收集有關財務、業務、市場、技術、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資料,從定性和定量兩個層次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在定期的預算執行會議中通報,並及時研究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落實改進責任。原則上,企業批准下達的預算應當保持穩定,不得隨意調整。但是,當市場環境、國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觀因素導致預算執行發生重大差異確需調整預算的,應由企業預算執行部門逐級向預算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詳細說明預算調整理由、調整建議方案、調整前後預算指標的比較、調整後預算指標可能對企業預算總目標的影響等內容,根據規定程序經審批下達後,予以嚴格執行。

(5)關於預算考核。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預算執行考核制度,定期組織預算執行情況考核。在考核周期方面,一般與年度預算細分周期相一致,即一般按照月度、季度實施考評,預算年度結束後再進行年度總考核。在考核主體和考核對象界定方面,須做到上級預算責任單位對下級預算責任單位實施考核,預算執行單位的直接上級對其進行考核(間接上級不能隔級考核間接下級),預算執行與預算考核相互分離。在考核指標體系設計方面,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以各責任中心承擔的預算指標為主,增加一些全局性的預算指標和與其關係密切的相關責任中心的預算指標,且考核指標須具備可控性、可達到性和明晰性。在考核執行方面,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考核過程及結果應有完整的記錄,且獎懲措施要公平合理並得到及時落實。

籌資管理風險與應對

1.籌資活動是企業資金活動的起點,也是企業整個經營活動的基礎。通過籌資活動,

企業取得投資和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資金,從而使企業投資、生產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企業籌資管理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籌資決策不當,引發資本結構不合理或無效融資,可能導致企業籌資成本過高或債務危機。

(2)未按審批的籌資方案執行籌資活動,擅自改變資金用途,未及時償還債務或進行股利分配,可能導致公司發生經濟糾紛或訴訟。

2.企業應對籌資管理風險的管控措施。

企業應對籌資管理風險,應重點關注籌資方案可行性論證、籌資方案審批、籌資方案實施與籌資會計系統控制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關於籌資方案可行性論證。企業應當根據籌資目標和規劃,結合年度全面預算,擬訂籌資方案,明確籌資金額、籌資形式、利率、籌資期限、資金用途等內容,並組織相關專家對籌資方案進行論證,包括戰略評估、經濟性評估、風險評估等。重大籌資方案應當形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全面反映風險評估情況。

(2)關於籌資方案審批。企業應當對籌資方案進行嚴格審批,重點關注籌資用途的可行性和相應的償債能力。對於重大籌資方案,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或者聯簽制度。籌資方案發生重大變更的,應當重新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履行相應審批程序。

(3)關於籌資方案實施。企業應當根據批准的籌資方案,嚴格按照規定權限和程序籌集資金。仔細審核籌資合同、協議等法律文件,確保其載明籌資數額、期限、利率、違約責任等內容,防止因合同條款的疏漏而給企業帶來潛在的不利影響。企業應當嚴格按照籌資方案確定的用途使用資金,由於市場環境變化等確須改變資金用途的,應當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同時,企業應當加強債務償還和股利支付環節的管理,按照籌資方案或合同約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匯率及幣種,準確計算應付利息,與債權人核對無誤後按期支付;對於以股票方式籌資的,應當選擇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且股利分配方案應當經過股東(大)會批准,並按規定履行披露義務。

(4)關於籌資會計系統控制。企業應健全籌資業務的記錄、憑證和賬簿,按照國家統一會計準則制度,正確核算和監督資金籌集、本息償還、股利支付等相關業務,妥善保管籌資合同或協議、收款憑證、入庫憑證等資料,定期與資金提供方進行賬務核對,確保籌資活動符合籌資方案的要求。

資金營運管理風險與應對

1.企業資金營運活動是一種價值運動,為保證資金價值運動的安全、完整、有效,企業資金營運活動應按照設計嚴密的流程進行控制。企業資金營運活動存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金調不理營運不暢,可能導致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或資金冗餘。

(2)資金活動管控不嚴,可能導致資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詐。

2.企業應對資金營運管理風險的管控措施。

企業應對資金營運管理風險,應重點關注資金收付、現金管理、銀行賬戶管理、票據與印意管理、費用報銷等方面的管控措施。

(1)資金。企業以業務發生為基礎,嚴格規範資金的收支條件、程序和審批權限,確保資金收付有依據。企業在生產經營及其他業務活動中取得的資金收入應當及時入賬,不得賬外設賬,嚴禁收款不入賬、設立「小金庫」。企業辦理資金支付業務,應當明確支出款項的用途、金額、預算、限額、支付方式等內容,並附原始單據或相關證明,履行嚴格的授權審批程序後,方可安排資金支出。嚴格規定出納人員根據資金收付憑證登記日記賬,會計人員根據相關憑證登記有關明細分類賬,主管會計登記總分類賬,健全並嚴格執行稽核、盤點制度,確保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賬實相符。

(2)關於現金管理。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現金管理制度,規定庫存現金繳存機制,現金開支範圍及限額,規定現金業務的授權批准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確保現金交易事項都經適當授權審批,且被準確、完整地記錄在適當的會計期間。企業應定期執行庫存現金盤點,如發現盤盈、盤虧情況,應及時調查原因,進行賬務處理。

(3)關於銀行賬戶管理。企業應明確銀行賬戶開立、變更和撤銷的流程,確保相關操作在完成適當的授權審批後才可執行。企業應定期開展銀行對賬,編制銀行存款餘額調節表,確保相關收付款交易均被真實、準確、完整地記錄在適當的會計期間。同時,企業應定期開展銀行賬戶清理,及時關閉閒置賬戶。

(4)關於據與印章管理。企業應當嚴格貫徹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嚴禁將辦理資金支付業務的相關印章和票據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與空自票據分管,財務專用章要與企業法人章分管。明確各類票據購買、保管、領用、背書轉讓、註銷等環節的職責權限和處理程序,並專設登記簿進行記錄,防止空白票據的遺失和被盜用。確認企業票據的開立、使用和印章使用等經過適當的授權審批,確保企業資金安全。

(5)關於費用報銷。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費用報銷管理制度,明確報銷申請審批流程,確保所有費用報銷事項經過適當的審批,費用報銷金額準確、合理,費用報銷原始憑證真實、完整、有效。同時,費用報銷業務應及時反映在會計記錄中,以保障財務報告的準確、完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