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雲笈七籤
|
|
|
《雲笈七籤》是擇要輯錄《大宋天宮寶藏》內容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 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當時任著作佐郎的張君房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後,又擇其他認為的精要萬餘條,於天聖三年至七年(1025~1029)間輯成本書進獻仁宗皇帝。
題解
道教稱藏書之容器曰「雲笈」,分道書為「三洞四輔」七部,故張君房在該書的序言中有「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等語,因名《雲笈七籤》;並稱編纂此書的目的是「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備皇帝陛下乙夜之覽,下以裨文館校讎之職,外此而少暢玄風耳」。
分卷
此書按張君房自序,原為一百二十卷,《中興書目》(《玉海》引)、衢本《郡齋讀書志》、袁本《郡齋讀書後志》《宋史·藝文志》《文獻通考》皆著錄。
《遂初堂書目》無卷數。《直齋書錄解題》作一百二十四卷。《正統道藏》、《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
重刊《道藏輯要》本不分卷,亦無張君房自序,缺卷甚多。
則此書有百二十卷本,百二十四卷本,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種。百二十二卷本為今通行本。載《正統道藏》太玄部。
風格
張君房雖稱此書乃「掇雲笈七部之英」而成,但這不如說是僅指他個人心中認為的七部之英。
它的內容是掇《大宋天宮寶藏》七部中最能體現上清派系的經文,然而張君房認為這些上清派經文就是《大宋天宮寶藏》七部之英了。
《雲笈七籤》體例仿《無上秘要》純以道家思想為首,其如卷一道德部,採摘《老君指歸》、《韓非子》、《淮南鴻烈》、《混元聖紀序》、《唐開元皇帝道德經序》中之語,以總論老子的道德概念,即道教的立教之旨;卷二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引「道君曰」及《太始經》《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經》之語,以論宇宙生成變化,並特引《太上老君開天經》詳述老君開天闢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師;卷四道教經法傳授部,引《上清源統經目注序》、《靈寶經目序》、《上清經述》、《三皇經說》、《雲台治中內錄》等,以論上清、靈寶、三皇諸家的傳授系統。其他各卷無不以綱帶目,在一個總題目下引錄若干道書。有的題目內容較多,如雜修攝、說戒、諸家氣法、金丹、內丹,符圖,以及仙籍語論、紀傳等、則各列若干卷,以摘錄多種道書。
可見此書引錄的道書雖多,但綱目頗為清晰。至於引錄道書的具體數字,已難作出準確統計,因為所引之書,有的標出原名,有的只是某書中的篇名,有的甚至是張君房所擬之名。不過「大都摘錄原文,不加論說」,基本上保留了原書的面貌。這是它最具歷史價值之所在。
流派
《雲笈七籙》以上清派為正統,故收載該派道書尤多,敘上清經傳授系統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詳,體現出編者上清派思想傾向的特徵。此外,收錄唐代以前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書為多。
在現存《道藏》中的《雲笈七籤》中,除了繼續承認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可以看出「趙玄朗」信仰的出現與逐漸形成有宋一代的祖宗信仰。例如將真宗所制《先天紀敘》和《軒轅本紀》列於紀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紀》之上。傳則首錄宋真宗制序、以宣揚宋王朝君權神授為主要特徵的《翊聖保德真君傳》,此傳於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由王欽若編成,頒至全宋境內。翊聖,太宗時封為「翊聖將軍」,真宗時加封為「翊聖保德真君」,徽宗時義加封為「翊聖應感儲慶保德真君」。然後繼以上清眾真傳記。
《雲笈七籙》傳記類編輯其主要是為了突出上清派所信奉的譜系與元始天尊信仰的地位,並剔除了虛皇五老等信仰。為了在宋朝繼續提升老子教主地位以及黃帝、趙玄朗、虛皇五老、五老君等信仰強勢崛起的氛圍中保存大大下滑的元始天尊信仰做出努力。而《雲笈七籙》的保存也為至元毀藏焚毀以老子信仰為主的道教經典著作後占領了毀藏後老子信仰大大缺失的巨大空白,為元始天尊信仰成為明清道教主流信仰打下了基礎。這與同為類書,以靈寶派為正統,收載靈寶派道書的《大道通玄要》截然不同。[1]
參考文獻
- ↑ 《雲笈七籤》三素雲法詳解,胡羽泰 2020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