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雲三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央視網 的圖片

風雲三號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一組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氣象衛星,於2008年5月27日11時0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首枚衛星發射升空。

改組衛星主要用於獲取地球大氣環境的三維[1]、全球、全天候、定量、高精度資料,滿足中國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環境監測[2]等方面需求。

組成

「風雲三號」裝載的探測儀器有:10通道掃描輻射計、20通道紅外分光計、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臭氧垂直探測儀、臭氧總量探測儀、太陽輻照度監測儀、4通道微波溫度探測輻射計、5通道微波濕度計、微波成像儀、地球輻射探測儀和空間環境監測器。

「風雲三號」配置的有效載荷多,研製起點高,技術難度大,衛星總體性能將接近或達到歐洲正在研製的METOP和美國即將研製的NPP極軌氣象衛星水平。「風雲三號」衛星研製成功將使中國在極軌氣象衛星領域更進一步縮小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接近或趕上其發展水平,增強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的能力。

主要任務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繞地示意圖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繞地示意圖

衛星的主要任務是:

天氣預報

特別是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的溫、濕、雲輻射等氣象參數;

監測

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

研究全球環境變化

探索全球氣候變化規律,並為氣候診斷和預測提供所需的地球物理參數;

為軍事氣象和航空,航海等專業氣象服務

它可以提供全球及地區的氣象信息。

新一代的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經過8年研製,在2008年5月27日11時2分29秒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標誌着中國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事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原始影像數據

「風雲三號」裝載的探測儀器有:10通道掃描輻射計、20通道紅外分光計、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臭氧垂直探測儀、臭氧總量探測儀、太陽輻照度監測儀、4通道微波溫度探測輻射計、5通道微波濕度計、微波成像儀、地球輻射探測儀和空間環境監測器。

「風雲三號」配置的有效載荷多,研製起點高,技術難度大,衛星總體性能將接近或達到歐洲正在研製的METOP和美國即將研製的NPP極軌氣象衛星水平。「風雲三號」衛星研製成功將使中國在極軌氣象衛星領域更進一步縮小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差距,接近或趕上其發展水平,增強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的能力。它實現了我國氣象衛星從單一遙感成像到地球環境綜合探測、從光學遙感到微波遙感、從千米級分辨率到百米級分辨率、時間周期為每天,從國內接收到極地接收等衛星技術的「四大突破」。風雲三號衛星主要用於有關大霧、冰凌、積雪覆蓋、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監測服務。

應用目的

1、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全球均勻分辨率的氣象參數。

2、研究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規律,為氣候預測提供各種氣象及地球物理參數。

3、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地表生態環境。

4、為各種專業活動(航空、航海等)提供全球任一地區的氣象信息,為軍事氣象保障服務。

數據傳輸

數據傳輸採用3個信道。第一個是L波段實時數據(HRPT)傳輸信道,1698-1710MHz,碼速率為4.2Mbps(RS編碼後),作除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以外的所有探測數據的實時傳輸,全球範圍內發送。第二個是X波段實時數據(MPT)傳輸信道,7750-7850MHz,碼速率為18.7Mbps(RS編碼後),進行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數據的實時傳輸。第三個是X波段延時數據(DPT)傳輸信道,8025~8400MHz,碼速率為93Mbps(RS編碼後),進行星上存儲延時回放數據的傳輸。在數據傳輸中,格式標準為CCSDS推薦的AOS標準,將與美國和歐洲的下一代氣象衛星的數傳數據格式一致。

星上存儲回放的數據分為兩類,一類為全球覆蓋,每天有白天和夜晚兩個時次,此類資料有除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外所有探測器原分辨率的資料,包含掃描輻射計10通道1.1公里分辨率原始數據。另一類數據是地球任選地區的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局地資料。

參考文獻

  1. 如何實現三維動畫效果 ,搜狐,2024-01-26
  2. 環境監測的智能實時過程,搜狐,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