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205.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国演义》 的原始碼
←
《三国演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三国演义》</big> ''' |- | [[File:三国演义10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s3.baidu.com/feed/902397dda144ad34278fb5ae2cf1e0f131ad8544.jpeg?token=9698f1726ae840dbed933edaf09c1a7b&s=9425D012124D52FA54B3B07B03008069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原名:三国演义 撰者:罗贯中 类型:历史小说 文字:中文 国家:中国元朝、明朝 成书年代:元末明初(14世纪) 章回:120回 版本: 明代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代志传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 明代李卓吾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清代李笠翁评本《李笠翁批阅三国志》 清代毛宗岗评改本《四大奇书第一种》 吴小林《三国演义校注》 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國志通俗演义'''》,又稱作《'''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歷史]][[章回小说]]<ref>{{cite book |title=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publisher=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出版集团重印 |year =2009 |edition=第1版 |isbn=978-7-107-21515-5 |location=北京市 }}</ref>{{rp|156}}。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朝|元]]末[[明朝|明]]初的[[罗贯中]]<ref name="author1">演義以史为据,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講述[[汉朝|汉]]末[[黃巾之亂]]至[[曹魏|魏]]、[[蜀汉|蜀]]及[[孫吳 (三國)|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百川书志]]》</ref>。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三国志]]》)改編之小說,但也让许多人误以为《三国演义》的内容就是中国[[三国]]时期的正史<ref>章学诚《丙辰札记》:凡演义之书,如《列国志》、《东西汉》、《说唐》及《南北宋》多纪实事,《西游记》、《金瓶梅》之类全凭虚构,皆无伤也。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如桃园等事,士大夫作故事用者矣。故衍义之属,虽无当于著述之论,然流俗耳目渐染,实有益于劝惩,但须实则概从其实,虚则明著寓言。不可错杂如《三国》之淆入耳。</ref>。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ref>{{wikisource-inline|三國演義/附錄2|三國演義 序}}</ref>
返回「
《三国演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