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蒙古字韵》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的原始碼
←
《蒙古字韵》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蒙古字韵.jpg|thumb|350px|right|[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2.itc.cn%2Fimages01%2F20210728%2F2840789bcb1148f6ba11ce03240a673d.png&refer=http%3A%2F%2Fp2.it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32920864&t=f52c4eb4dfbe423386e854c79dc31eb2 原图链接][https://la&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图片来搜狐网]]] '''《蒙古字韵》'''是中国古代韵书。作者无考。约成书于元至元六年(1269)至元元贞三年(1297)之间。原书已佚,现仅存元至大元年(1308)朱宗文校订本,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朱本有1956年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刊行的 [[《大英博物馆藏旧钞本蒙古字韵二卷》]]影印本;罗常培、蔡美彪[[《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资料汇编)》]]摹写影印本,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照那图斯、杨耐思《蒙古字韵校本》,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ref>[https://xuewen.cnki.net/r2007080060003240.html _知网百科]</ref> 13世纪中叶,蒙古贵族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统治,曾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这次文字改革,首先是元中统元年(1260)由国师八思巴奉皇帝忽必烈之命,仿效藏文体式创制八思巴字,又叫“蒙古新字”;然后,至元六年 (1269) 忽必烈把八思巴字作为 “国字”颁行全国,用以取代蒙古族原来使用的回鹘式蒙古文,并且拼写全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达到“书同文”的目的。一时间,在官方文书、官印、牌符、钱钞、花押、秤权、碑刻上,八思巴字的使用相当普遍,用八思巴字拼写的汉语也随处可见;同时,全国各地又到处设立八思巴字学校,称为“蒙古字学”,大量训练语文人材,开展八思巴字译写汉语的业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译写工作,当时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译写规范,这个译写规范后来用韵书的形式加以确认,就形成了 《蒙古字韵》一书。
返回「
《蒙古字韵》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