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4.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一战 的原始碼
←
一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第一次世界大战1.jpg|缩略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史称'''「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或称'''[[欧战]]''';'''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史称'''「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于欧洲大陆,故此20世纪早期的中文经常称之为“欧战”<ref>1915年1月20日《大中华》月刊创刊号上,梁启超发表专栏文章《欧战㿷测之一:欧战之动因》,讲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6年中华书局将梁启超“欧战蠡测专栏文章”合为《欧洲战役史论》,编入《饮冰室合集》。</ref>。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德国]]、[[奥匈帝国]]、[[鄂图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英国]]、[[法国]]、[[大日本帝国|日本]]、[[俄罗斯帝国|俄国]]、[[意大利王国 (1861年–1946年)|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华民国 (大陆时期)|中华民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 战争的导火线是发生于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包括[[塞尔维亚王国 (近代)|塞尔维亚]]对奥匈、保加利亚作战的[[巴尔干]]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线最为惨烈。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约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1,600万人丧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严重的人口及经济损失,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除美洲与亚洲外,欧洲各国均受到重创,特别是战败国如德国等等还要面对巨额赔款,埋下第二次大战的种子。 [[File:第一次世界大战2.jpg|缩略图|左|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罗斯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返回「
一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