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25.1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国 的原始碼
←
三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三国1.jpg|缩略图|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 class="infobox bordered" style="align: right; width: 25em; font-size: 90%; text-align: left; float: right;" cellpadding="4" |- ! colspan="4" style="background:#fca; font-size:120%; text-align:center;"| '''三国''' |- | '''国家''' || [[蜀汉]] || [[曹魏]] || [[孙吴|东吴]] |- | '''首都''' || [[成都]] || [[许昌]] || [[南京|建业]] |- | '''君主'''<br /> -开国君主<br /> -亡国君主 | 2帝<br />[[刘备]]<br />[[刘禅]] || 5帝<br />[[曹操]]<br />[[曹奂]] || 4帝<br />[[孙权]]<br />[[孙皓]] |- | '''成立''' || 221年<br />于[[成都]]立国 || 220年<br />[[曹丕]]篡[[东汉]] || 229年<br />于[[建业]]立国 |- | '''灭亡''' || 263年<br />[[魏灭蜀之战]] || 265年<br />[[司马炎篡魏]] || 280年<br />[[晋灭吴之战]] |- | colspan="4" style="text-align:center;"| |- |}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efn|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 *狭义是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ref name="start"/><ref name="邹纪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邹纪万(1992年):《中国通史 魏晋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第12页:「大致说,赤壁战后,纔有三国分立形式的酝酿;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20年),三国分立成为定局。次年,曹丕篡汉,步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严格定义的三国分立,则要到孙权称帝的那一年纔算正式开始」</ref><ref>柏杨:《中国人史纲》,2007年7月 初版11刷 ISBN 978-957-32-4752-4 及 [[柏杨]]:中国历史年表</ref>。 *广义分别有: **184年[[汉灵帝]]光和七年,这是正史《[[三国志]]》开始记述的年份,[[黄巾之乱]]在这一年开始。东汉历经黄巾之乱后动盪不安,各地有叛乱。187年[[刘焉 (益州牧)|刘焉]]向朝廷建议以宗室及重臣为[[州牧]]来安定地方。这个制度被[[刘昭 (南梁)|刘昭]]诟病为地方割据与天下分裂的开端<ref>《续汉书》志第二十八百官五刘昭注:至孝灵在位,横流既及,刘焉徼伪,自为身谋,非有忧国之心,专怀狼据之策,抗论昏世,荐议愚主,盛称宜重牧伯,谓足镇压万里,挟奸树算,苟罔一时,岂可永为国本,长期胜术哉?夫圣主御世,莫不大庇生民,承其休谋,传其典制。犹云事久獘生,无或通贯,故变改正服,革异质文,分爵三五,参差不一。况在竖騃之君,挟奸诈之臣,共所创置,焉可仍因?大建尊州之规,竟无一日之治。故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袁绍取冀,下制书于燕、朔;刘表荆南,郊天祀地;魏祖据兖,遂构皇业:汉之殄灭,祸源乎此。</ref><ref name="st">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三联书店1994年版ISBN 978-7 -108-00607-3):“而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起,割据分裂已成事实。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形势已经形成。</ref> **187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开始,东汉皇帝便陷入军阀的挟持之中,此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ref>马植杰(2006年):《三国史》第一章〈东汉王朝的衰落〉,第一节〈东汉后期宦官的擅政〉,第1页:「实际上,从汉灵帝中平六年(187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开始,东汉皇帝便陷入军阀的挟持之中,全国一统的局面也随著瓦解,所以我们说东汉王朝的寿命实际只有165年」</ref>。189年[[汉灵帝]]死,由[[刘辩|汉少帝]]即位<ref name="屑"/>{{rp|1}}。外戚首领大将军[[何进]]听取部将[[袁绍]]建议,征调[[军阀]][[董卓]]入京剿灭[[宦官]]势力,造成董卓乱政<ref name="屑"/>{{rp|2}}。9月,董卓废少帝[[刘辨|汉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ref name="屑"/>{{rp|2}}。12月,曹操作檄文号召各地[[诸侯]]共起[[董卓讨伐战|讨伐董卓]]<ref name="屑"/>{{rp|2}}。 **190年群雄[[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群雄不再听令朝廷,全国一统局面瓦解<ref name="start">「一般认为,三国的历史应从公元二二〇年曹丕称帝算起,… …。在魏、蜀、吴三个政权正式建立之前,三国鼎立的格局就形成。因此三国的历史包括三国正式建立前二十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大概从汉献帝初二年(公元190年)董卓之乱开始。」《中国文明史第四卷魏晋南北朝上册》〈1.政治发展大势〉,〈分裂的地点--三国鼎立〉,第3页</ref>。 **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此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ref name="邹纪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皇室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ref name="start" /><ref>赵翼,《廿二史札记·第七卷·三国志晋书》:“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ref><ref>黎东方,《细说三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ISBN 978-7-208-03442-6),408-409页:“三国时代的经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都十分发达。……论文学,我们只须再提一下曹操的‘对酒当歌’与曹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不就够了吗?再说,[[建安七子]]怎麽样?东汉有没有?……谈到科学,三国时代有过会用麻醉药,甚至有把握进行‘神经解剖’的名医[[华佗]]。”</ref>。}}。)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从[[建安 (东汉)|建安]][[元年]]起算<ref name="屑">{{cite book|author=李异呜编著|title=《三国的碎屑》|location=[[哈尔滨]]|publisher=北方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1721222|date=2007年4月}}</ref>{{rp|154}}。三国是指[[曹魏]]、[[蜀汉]]及[[孙吴]]<ref name="屑"/>{{rp|154}}。[[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使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ref name="三国鼎立"/>。 [[File:曹操2.jpg|缩略图|左|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逐渐恢复。]]
返回「
三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