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08.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丝弦戏 的原始碼
←
丝弦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丝弦戏</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fc3909fb6ef19e51.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395133&sid=660879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丝弦 流行地区;河北,山西 产生年代;明末 地位;全国稀有剧种之一 |} '''丝弦戏''',中国民间戏曲种类,分为南方丝弦和北方丝弦,北方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之一。剧种起源于明末,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路流派,流行于石家庄地区一带的为中路丝弦。 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家庄丝弦剧团[[边树森]]、[[张鹤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产传承人。 南方丝弦主要指常德丝弦,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经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 常德丝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艺术价值较高。但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缺少专业表演团体,加上老一辈丝弦艺人相继辞世,已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s://www.360kuai.com/pc/9ca64792a82224f87?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丝弦戏的失与闲],快资讯 , 2019-10-21 </ref> 丝弦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由弦索(月琴)、三弦改为[[板胡]]、[[曲笛]]、[[笙]]。清末民初,出现了既唱丝弦又唱老调、河北梆子的三合班。打击乐器也由“京家伙”改用“苏家伙”。后又从昆曲、京剧吸收大量营养充实自己,“京家伙”、“苏家伙”并用。丝弦戏音乐有官、越两个腔调,全部音乐分弦索腔曲牌、板式变化系统、无过门曲牌、器乐曲和打击乐五部分。 历史上丝弦有名的戏班很多,曾涌现出[[刘魁显]](正定红)、[[何凤祥]](赵州红)、[[王振全]](获鹿红)、[[封广亭]](平山红)等一批著名演员。丝弦传统剧目约有500出,常演的剧目有《[[赶女婿]]》《[[白罗衫]]》《[[花烛恨]]》《[[空印盒]]》《[[调寇]]》《[[刘公案]]》《[[封神演义]]》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石家庄丝弦入选国家文化部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返回「
丝弦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