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209.2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五月畫會 的原始碼
←
五月畫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五月畫會'''是台灣畫家[[劉國松]]等人在1957年受到師大教授[[廖繼春]]鼓勵,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校友一同組成的畫家協會,也是[[台灣藝術]]史上重要的畫會之一。影響了台灣[[藝術]]從古典的靜物保守風格轉為現代藝術風格。畫會之所以取名為「五月」,據知是得自[[巴黎]]「五月[[沙龍]]」的靈感。 五月畫會的創辦人有[[劉國松]]、[[郭豫倫]]、[[郭東榮]]、[[李芳枝]]等人,1957年5月之後加入[[顧福生]]、[[黃顯輝]]、[[莊喆]]、[[馬浩]]、[[李元亨]]、[[謝里法]]、[[韓湘寧]]、[[彭萬墀]]、[[胡奇中]]、[[馮鍾睿]]、[[陳景容]]、[[鄭瓊娟]]、[[廖繼春]]、[[孫多慈]]、[[楊英風]]、[[陳庭詩]]等畫家,並開始固定在每年五月舉辦畫展(第一次展出是在[[台北市中山堂]])。在1960年代,五月畫會以大膽的畫風、主張自由的繪畫題材、概念、繪畫方式等成為台灣現代繪畫的前衛團體,當時僅有另一個組織「[[東方畫會]]」能與之比擬。 第一屆「五月畫展」於1957年5月10日中山堂舉行,參展者有[[劉國松]]、[[郭豫倫]]、[[郭東榮]]、[[李芳枝]]、[[陳景容]]、[[鄭瓊娟]]。 1960年代後,五月畫會的成員大多出國留學、旅居海外,原先團體展出的方式逐漸變為成員的個展。1974年後,五月畫會活動漸少。1991年,五月畫會開始重新組織台灣各大學美術系畢業生等舉辦畫展。
返回「
五月畫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