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3.1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京胡 的原始碼
←
京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京胡.jpg|350px|缩略图|右|<big>京胡</big>[http://img004.file.rongbiz.cn/uploadfile/201603/19/10/10-06-01-72-875737.jpg 原图链接][https://www.rongbiz.com/product/show-6985862.html 来自 工业互联网 的图片]]] '''京胡''',[[弓弦樂器]]。早期有「胡琴」、「二鼓子」之称。京胡从徽戏中的[[徽胡]]发展而来。现在婺剧中的徽戏仍使用徽胡。[[清]][[乾隆]]末年(1785年左右)随[[皮簧腔]]的发展逐渐形成,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故得名。 京胡的琴杆和琴筒采用紫竹、白竹或染竹制作,琴桿一般有5节,第一节和第二节有弦轴,最后一节插在琴筒中,琴杆在琴筒中的段开有长方形对穿的孔,成为琴筒的复共鸣部分。琴筒直径为釐米左右,一端开口,另一端蒙上蛇皮。音色清脆而嘹亮。 早期京劇流行高调儿,遂缩短琴杆,缩小琴筒,有的还蒙上蟒皮,用[[软弓]]拉弦。19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硬弓]],使京胡的发音更刚劲、嘹亮。20世纪初,京剧演员讲究行腔圆润,不断降低音高,为之伴奏的京胡的琴杆、琴筒随之加长。 1930年前后,京剧空前繁荣,北京的乐器店有许多将牌匾改为胡琴铺,而有名的琴师也自己招聘工人制作销售京胡。
返回「
京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