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217.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儒家八派 的原始碼
←
儒家八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V2-282e3e1172a65ee9a1ab0af84436fae6 1200x500.jpg|缩略图|孔門十哲]] '''儒家八派'''是東周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說內部分化出的八個學派。 由於[[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涉及範圍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所以,孔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到了戰國的中後期,儒學在成為「顯學」的同時,在儒家內部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這種說法第一次是在《韓非子·顯學》<ref>[https://ctext.org/hanfeizi/xian-xue/zh 《韓非子·顯學》]</ref>提到的,「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儒家在戰國時期內部分裂成八派,各派別對孔子思想的闡述卻不盡相同,不過,從歷史與文化的發展來看,以[[孟子]]和孫氏([[荀子]])兩派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總之,戰國時期的儒家八派,它們之間的觀點很不相同,但都自認為是代表了孔子的正統儒家思想。 [[File:95n3pp603qsr4s3n8789s24o0n4q4pp8.jpg|缩略图|儒家先賢十二像]]
返回「
儒家八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