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59.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克里斯汀·德·迪夫 的原始碼
←
克里斯汀·德·迪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Christian_de_Duve.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nytimes.com/2013/05/07/us/christian-de-duve-nobel-winning-biochemist-dies-at-95.html 圖片來源:克里斯汀·德·迪夫 ] ]] '''克里斯汀·德·迪夫'''({{lang-fr|'''Christian René de Duve'''}},{{bd|1917年|10月2日|2013年|5月4日|catIdx=Duve}}))<ref name="natureobit">{{cite journal |doi = 10.1038/498300a |title = Christian de Duve(1917–2013) |year = 2013 |last1 = Blobel |first1 = Günter |journal = Nature |volume=498 |issue=7454 |pages = 300 |pmid = 23783621}}</ref>,出生於[[英國]]的[[細胞生物學|細胞學家]]與[[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家]],是[[比利時]]移民的後裔<ref>{{cite web |author = Denise Gellene |title=Christian de Duve, 95, Dies; Nobel-Winning Biochemist |url = http://www.nytimes.com/2013/05/07/us/christian-de-duve-nobel-winning-biochemist-dies-at-95.html |date= 6 May 2013| accessdate=18 November 2013}}</ref>。1920年,他與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時。 他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他偶然地發現了[[真核生物]]的兩種[[細胞器]],包括[[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與[[溶酶体]](lysosome)。由於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197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1974/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4]</ref>。近年的研究則主要在於[[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例如[[內共生學說]]。
返回「
克里斯汀·德·迪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