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2.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內維爾·張伯倫 的原始碼
←
內維爾·張伯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officeholder | name = 内维尔·张伯伦 {{small|阁下}}<br>{{small|The Rt Hon. Neville Chamberlain}} | honorific-suffix = {{small|{{postnominals|country=GBR|size=100%|FRS}}}} | image = <img src="https://i.pinimg.com/originals/c9/b3/a4/c9b3a482cc5ec44a4cd485b5360462bc.jpg" width="220" ><br><small>[https://i.pinimg.com/originals/c9/b3/a4/c9b3a482cc5ec44a4cd485b5360462bc.jpg 原圖鏈結]、[https://www.pinterest.com/pin/123637952245335558/ 圖片來自pinterest]</small> | caption = | alt = 内维尔·张伯伦 | order = [[英国首相|联合王国首相]] | term_start = 1937年5月28日 | term_end = 1940年5月10日 | monarch = [[乔治六世]] | predecessor = [[斯坦利·鲍德温]] | successor = [[温斯顿·丘吉尔]] | order1 = [[保守党党魁 (英国)|保守党党魁]] | term_start1 = 1937年5月27日 | term_end1 = 1940年10月9日 | predecessor1 = 斯坦利·鲍德温 | successor1 = 温斯顿·丘吉尔 | order3 = [[财政大臣 (英国)|财政大臣]] | term_start3 = 1931年11月5日 | term_end3 = 1937年5月28日 | primeminister3 = {{plainlist | * [[拉姆齐·麦克唐纳]] * 斯坦利·鲍德温 }} | predecessor3 = {{le|第一代斯诺登子爵菲利浦·斯诺登|Philip Snowden, 1st Viscount Snowden|菲利浦·斯诺登}} | successor3 = [[第一代西蒙子爵约翰·西蒙|约翰·西蒙爵士]] | term_start4 = 1923年8月27日 | term_end4 = 1924年1月22日 | primeminister4 = 斯坦利·鲍德温 | predecessor4 =斯坦利·鲍德温 | successor4 = 菲利浦·斯诺登 | order5 = [[卫生大臣]] | term_start5 = 1931年8月25日 | term_end5 = 1931年11月5日 | primeminister5 = 拉姆齐·麦克唐纳 | predecessor5 = {{le|亚瑟·格林伍德|Arthur Greenwood}} | successor5 = {{le|第一代肯尼特男爵希尔顿·杨|Hilton Young, 1st Baron Kennet|爱德华·希尔顿·杨}} | term_start6 = 1924年11月6日 | term_end6 = 1929年6月4日 | primeminister6 = 斯坦利·鲍德温 | predecessor6 = {{le|约翰·惠特利|John Wheatley}} | successor6 = 亚瑟·格林伍德 | term_start7 = 1923年3月7日 | term_end7 = 1923年8月27日 | primeminister7 = {{plainlist | * [[安德鲁·博纳·劳]] * 斯坦利·鲍德温 }} | predecessor7 = {{le|亚瑟·格里菲斯-博斯卡温|Arthur Griffith-Boscawen}}爵士 | successor7 = {{le|第一代宾福特子爵威廉·乔因森-希克斯|William Joynson-Hicks, 1st Viscount Brentford|威廉·乔因森-希克斯}} | order2 = [[枢密院议长]] | term_start2 = 1940年5月10日 | term_end2 = 1940年10月3日 | primeminister2 = 温斯顿·丘吉尔 | predecessor2 = {{le|第七代斯坦霍普伯爵詹姆斯·斯坦霍普|James Stanhope, 7th Earl Stanhope|斯坦霍普伯爵}} | successor2 = {{le|第一代魏弗利子爵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 1st Viscount Waverley|约翰·安德森爵士}} | birth_name =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br>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 birth_date = {{birth date|df=yes|1869|3|18}} | birth_place = 英格兰[[伯明翰]]{{le|埃德巴斯顿|Edgbaston}}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df=yes|1940|11|9|1869|3|18}} | death_place = 英格兰[[汉普郡]]{{le|赫克菲尔德|Heckfield}} | restingplace = [[威斯敏斯特教堂]] | party = [[保守党 (英国)|保守党]] | nationality =[[英國]] | alma_mater = {{le|梅森理学院|Mason Science College|梅森学院}}(今[[伯明翰大学]]) | profession = 商人 | religion = [[一位论派]]<ref>{{cite web|last1=Unitarian Association|first1=Midland|title="Neville (and his half-brother (Sir) Austen) were members of the Birmingham Unitarian New Meeting Church".|url=http://www.midland-unitarian-association.org.uk/our_history.php|website=Midland Unitarian Association|publisher=Birmingham New Meeting Church|accessdate=June 6, 2014}}</ref> | spouse = {{marriage|{{le|安妮·张伯伦|Anne Chamberlain|安妮·德·韦尔·科尔}}|1911-1-5}} | children =2 | signature = Neville Chamberlain Signature 2.svg | signature_alt = A neatly written "Neville Chamberlain" }}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 {{post-nominals|country=GBR|size=100%|FRS}} ({{lang|en|'''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bd|1869年|3月18日|1940年|11月9日|catIdx=C}}),英国[[保守党 (英国)|保守党]]政治人物,1937年5月至1940年5月担任[[英国首相]],以其[[绥靖主义]]外交政策闻名,并于1938年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苏台德]]德语区割让予[[纳粹德国|德国]]。此后[[阿道夫·希特勒]][[波兰战役|入侵波兰]],英国被迫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八个月内张伯伦为英国战时首相。 张伯伦曾于商界及地方政府工作,并于1916年至1917年短期任国家服务总监。此后他决定跟随其父亲[[约瑟夫·张伯伦]]及其兄长[[奥斯丁·张伯伦]]的步伐,于1918年当选国会议员,时年49岁。他拒绝了一项内阁职位,并作为[[后座议员]]直至1922年。1923年他迅速升任为[[卫生大臣]]及[[财政大臣 (英国)|财政大臣]]。在一届[[工党 (英国)|工党]]领衔的政府任期后,张伯伦重返卫生大臣职位,于1924年至1929年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31年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 (英国)|国民政府]]财政大臣。 1937年5月[[斯坦利·鲍德温]]卸任,张伯伦接替其首相职位。在其任期内对德国政策成为中心问题,在慕尼黑的外交举措受到当时英国人民的欢迎。希特勒持续其侵略性举动,张伯伦承诺捍卫波兰独立,而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亦履行承诺同德国开战。在[[威瑟演习作战|联军被迫从挪威撤退]]后,张伯伦认为政府此时应当得到所有党派支持,但工党和自由党亦不愿参与由其领衔的政府,由此他于1940年5月10日宣布辞职,[[温斯顿·丘吉尔]]接替其职位。去职后的张伯伦在国会中(尤其是保守党中)仍旧受到广泛尊敬。其为战时内阁的重要成员之一,并在丘吉尔缺席时领衔这一内阁,但由于健康原因后被迫辞职,六个月后,张伯伦因癌症过世。 历史学家对张伯伦的评价极具争议。其初始声望较高,但1940年7月的《{{le|罪人|Guilty Men}}》对张伯伦等人进行了严苛的抨击,称其在慕尼黑外交失败并未能使英国对战争进行充分准备;该书以及日后的一系列出版物几乎彻底摧毁了其名望,而在其过世后的一代史学家(如丘吉尔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风云紧急]]》)绝大多数持相同观点。近年史学家对张伯伦及其政策的态度逐渐好转,引证最新解密的政府文件,认为1938年时的英国准备仍旧不足,对德国开战将带来灾难。即便如此,在英国首相中张伯伦仍旧排名靠后<ref>{{cite book|author=Paul Strangio|title=Understanding Prime-Ministerial Performanc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Mu2nAZmMbEC&pg=PA226|year=2013|publisher=Oxford UP|isbn=978-0-19-966642-3|pages=224, 226|display-authors=etal}}</ref>。
返回「
內維爾·張伯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