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5.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列夫托尔斯泰 的原始碼
←
列夫托尔斯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 圖像 = [[File:列夫·托尔斯泰的珍贵老照片.jpg|缩略图|center|[http://s3.sinaimg.cn/middle/54cf87d8h9b09337fc752&690 原图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9602d0100okhh.html 来自新浪网]]] | 出生日期 = 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 = | 國籍 = 俄罗斯 | 别名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 職業 = 小说家</br> 评论家</br> 哲学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战争与和平]]》</br> 《[[安娜·卡列尼娜]]》</br> 《[[复活]]》</br> 《[[伊凡·伊里奇之死]]》</br> 《[[哈泽·穆拉特]]》等 }}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ref>王志艳.寻找托尔斯泰: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09:166</ref>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列夫托尔斯泰]](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ref>[http://www.ewen.com.cn/books/zuozhejj.aspx?authorname=(%27w002 列夫·托尔斯泰],易文网</ref>
返回「
列夫托尔斯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