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38.2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原子 的原始碼
←
原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noteTA |G1=Physics |1=zh-hans:轨道; zh-hant:轨域; |2=zh-hans:杂化; zh-hant:混成; |3=zh-hans:能级; zh-hant:能阶; |4=zh-hans:原子序数; zh-hant:原子序; |5=zh-hans:电子云;zh-hant:电子云 |6=zh-hans:扫描隧道显微镜;zh-hant:扫描式穿隧电子显微镜 }} {|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style="float:right; margin-left:1em; width:300px;" |- ! style="background:gray;"| 氦原子 |- | style="text-align:center;"| [[atom QM.svg|300px|right|[[氦]]原子基态]] |- | style="text-align:center;"| <small>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灰阶显示对应[[电子]][[电子云|云]]于1s[[原子轨域]]之[[机率密度函数]]的积分强度。而[[原子核]]仅为示意,[[质子]]以粉红色、[[中子]]以紫色表示。事实上,原子核(与其中之[[核子]]的[[波函数]])也是球型对称的。 (对于更複杂的原子核则非如此)</small> |- ! style="background:gray;"| 分类 |- | {| style="margin:auto;" |- | [[元素|化学元素]]可分割的最小单元 |} |- ! style="background:gray;"| 性质 |- | {| style="margin:auto;" |- | [[质量]]:|| ≈ 1.67 × 10<sup>-27</sup>至4.52 × 10<sup>-25</sup> kg |- | [[电荷|电荷]]:|| 0(当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时) |- | [[直径]]:(|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页)|Atomic radii of the elements (data page)|数据页) | 50 [[皮米|pm]](H)至520 pm(Cs) |- | [[可观测宇宙]]中的原子总数: || ~10<sup>80</sup> <ref>Matthew Champion, [http://www.madsci.org/posts/archives/oct98/905633072. As.r.html "Re: How many atoms make up the universe?"]{{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1998</ref> |} |} '''原子'''('''英語: atom'''),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緻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负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从而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希腊语]]ἄτομος(atomos,“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根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量子力学]]原理能够为原子提供很好的[[科学模型|模型]]。 <ref>{{cite web |first=Hans |last=Haubold |coauthors=Mathai, AM |year=1998|url=http://www.columbia.edu/~ah297/unesa/universe/universe-chapter3.html |title=Microcosmos: From Leucippus to Yukawa |work=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publisher=Common Sense Science |accessdate=2008-01-17}}{{Dead link|date=July 2015}}</ref><ref>Harrison (2003:123–139 ).</ref> 与日常体验相比,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以至于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才能观测到单个的原子,例如[[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式穿隧电子显微镜]]。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ref>大部分同位素中核子比电子多。以氢-1为例,只有一个电子和核子,则质子重量是总质量的<math>\begin{smallmatrix}\frac{1836}{1837} \approx 0.9995\end{smallmatrix}</math>或99.95 %</ref>其中的亚原子和中子有著相近的质量。每一种元素至少有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可以进行[[放射性]][[放射性衰变|衰变]]。这直接导致核转化,即亚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或质子数发生变化。 <ref>{{cite web |author=Staff |date=2007-08-01|url=http://www2.slac.stanford.edu/vvc/theory/nuclearstability.html |title=Radioactive Decays |publisher=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Stanford University |accessdate=2007-01-02}}</ref>原子佔据一组稳定的[[能级]],或者称为[[原子轨道|轨道]]。当它们吸收和放出中子的时候,中子也可以在不同能级之间跳跃,此时吸收或放出原子的能量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电子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属性,并且对中子的[[磁|磁性]]有著很大的影响。
返回「
原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