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00.1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口腔黏膜 的原始碼
←
口腔黏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口腔黏膜.jpg | thumb | 300px | 口腔黏膜 <br>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311/6.htm 原圖鏈接] ]] '''口腔黏膜'''廣義的口腔黏膜範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喉嚨]]」,包含了[[口腔]]、[[口咽腔]]、[[下咽腔]],以及[[喉部]]。 *口咽腔的構造,包括(1).軟腭(口腔頂部的後面部分)、(2).腭扁桃腺(喉嚨後方的兩側皺褶與突起構造)、(3).後咽壁(喉嚨正後方的黏膜)及(4.)舌根部(舌頭的後三分之一)。基本上軟腭、腭扁桃腺及後咽壁還可以經由目視檢查,但舌根部,及更深處的下咽腔或喉部則須由耳鼻喉科醫師利用喉反射鏡或纖維內視鏡才得以評估。 *狹義的口腔黏膜範圍包括的部位有(1)上下唇、(2)牙齦、(3)舌頭(前三分之二)、(4)硬顎(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5)頰黏膜(臉頰的內襯)、(6)口腔底部(舌頭下方與下齒槽間的區域)、以及(7)臼齒後三角區 (上下臼齒間的區域)(圖二)。尤其舌頭及頰黏膜是台灣地區口腔癌最好發的部位。 *在青壯年時期,很多口腔潰瘍的觸發,都是起因於一次或者若干次的在進食過程中,牙齒對口腔黏膜內壁或者舌表面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的錯誤咀嚼傷害,由於口腔中的細菌很多,細菌進入傷口位置暴露的[[結締組織]]發生複雜的生物作用和化學作用而形成潰瘍創面,從而形成[[口腔潰瘍]]。 **但這只是口腔潰瘍的一種形成原因之一,不排除其他的致病性因素所造成的口腔潰瘍問題原因的存在。
返回「
口腔黏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