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55.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吉哈拉艾 的原始碼
←
吉哈拉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吉哈拉艾''<br><img src="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3-03-14/1024/20230314002131.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14002130-260421?chdtv 圖片來自中時新聞網]</small> |} '''吉哈拉艾'''位於[[台灣]][[花蓮縣]] [[富里鄉]]。吉哈拉艾部落位於海拔300-500公尺的山區深谷,而地理上屬於鱉溪支流石厝溝溪流域,集水區面積約1,040公頃。石厝溝溪的中、下游形成持續性有機演化的梯田、水圳和聚落之文化景觀核心區,其中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水圳有六條總長約4,100公尺。聚落中與水圳和梯田運作最相關之設籍住戶有23戶和其他地主5位。<ref>[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120502000002&IndexCode=BOCH_CountryCulture_31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國家文化記憶庫</ref> 此地種植的米種因品質極佳,是日據時期用來進貢天皇的御用米。通往吉哈拉艾的富東公路上一小段,因峽谷地形和中橫公路上的景觀很相似,所以又有「小天祥」之稱。吉拉米代部落北側有個名為吉哈拉艾的聚落,田區海拔高度約在300至500公尺,祖先順應地勢開墾出層層疊疊的梯田,興鑿6條水圳灌溉稻田,族人們至今持續以阿美族的換工制度,維護水圳與自然生態的原始地貌。<ref>[https://tour-hualien.hl.gov.tw/TourContent.aspx?n=242&s=1438 花蓮觀光資訊網] cilamitay </ref> 其中,吉哈拉艾的六條百年水圳灌溉吉拉米代部落的稻田,文化局指出,「吉哈拉艾」中、下游分布的水稻梯田、水圳和聚落等地景,是當地阿美族人近百年內陸續開墾、持續利用和維護而成,其中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6條水圳總長約4100公尺。<ref>[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314002130-260421?chdtv 推廣吉哈拉艾梯田水圳美景 花蓮18日健走見證百年文化地景] 中時新聞網 </ref>當年祖先們在沒有精密科學儀器的輔助下,運用生活於山林,取材於萬物的在地知識,沿著山形、峽谷開墾梯田,修築農作賴以為生的水圳,卻不會為了拓展田地的面積便將田裡的大石頭移除,或是為了解決山豬、[[猴子]]對農作的災害,就大量砍伐樹木,破壞野生動物的棲地。也因此在,2012年5月吉哈拉艾獲花蓮縣政府公告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面積約有1,040公頃,含括水圳、梯田、次生林、 菓園、池塘、聚落、河川及山林,構成完整的文化生態景觀。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的價值除了展現人地和諧互動的生活智慧,讓資源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續外,也昭告世人吉哈拉艾是一個活著且持續運用、生活在其中的文化景觀區。吸引許多旅人前往造訪。<ref>[https://cilamitay.wixsite.com/cilamitay/blank 吉哈拉艾] cilamitay </ref><br style="clear:both;">
返回「
吉哈拉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