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82.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哥倫布大交換 的原始碼
←
哥倫布大交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哥倫布交換'''<br><img src="https://blog.xuite.net/ll717592/twblog/130458986/cover60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ll717592/twblog/130458986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哥倫布交換'''(又稱'''大交換'''),是一場[[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歐洲人]]與非洲黑人)、文化、傳染病、甚至思想觀念的突發性交流。 它是人類歷史上的跨越種族、地域的一件重要事件。1492年[[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不仅世紀性大規模航海的開始,更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繫的開始,引發各種生態上的巨大轉變。 歷史學者[[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艾弗瑞.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在1972年出版的著作《哥倫布大交換》中,首先提出這個觀念。 哥倫布大交換對地球上的每個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如[[歐洲人]]携带新的疾病传入美洲,[[美洲原住民|美洲的原住民]]因為沒有抗體,所以造成很多人喪生於[[天花]]並且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在哥倫布到達以前,美洲的人口數不明,但是初估這次的災害造成了至少50-90%的人口喪生,估計當時死亡1500-1650萬人左右。 但是從另一個觀點而言,這次的接觸替兩個半球帶來了人口增加,和多樣的作物,例如新的[[玉米]]品種和牲畜。在當時的探險者將它們帶回[[歐亞大陸]]之後,具備強大生產力的玉米、[[馬鈴薯]]和[[蕃茄]]便成為當時重要的作物,豐富的農產品導致[[歐洲人口]]激增,同樣的南美洲作物引入[[南亞]]和西非等地後,使得當地蓬勃發展並且有大量的人口往陸上定居。在中國同樣受惠於美洲農作的高生产力作物而人口不斷暴增,另一方面,歐洲人把新型灌溉技術引進了南美洲,終結了南美[[刀耕火種]]的原始農作形態。 此外,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和采矿业尤其是炼银业的发展和南美洲大量银矿(如[[波托西銀礦]])的发现,银产量空前增长,以西班牙帝国为主的西方强国把大量的白银销往东亚,尤其是[[明朝]],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通货膨胀]],并在一定层面上导致明朝灭亡和[[明清战争|清军入关]],亚洲的局势也受到了极大的改变。
返回「
哥倫布大交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