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38.2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唐朝历代皇帝对大明宫的修缮 的原始碼
←
唐朝历代皇帝对大明宫的修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大明宫</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m00/bd/0c/c39ad71fcca4aeef5ae5502e0a1299af_c_228_173.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gugong.net/m00/bd/0c/c39ad71fcca4aeef5ae5502e0a1299af_c_228_173.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唐朝历代皇帝对大明宫的修缮'''[[大明宫]]是唐朝的正宫,相当于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的地位,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40余年,历代皇帝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对大明宫进行修缮改造,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tangchao/40495.html 唐朝历代皇帝对大明宫的修缮 故宫历史网] </ref> 唐玄宗即位后,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决定移杖兴庆宫听政,为方便皇帝游走于两宫之间,同年修建了夹城复道,北起大明宫东宫墙,南沿唐长安城东郭城墙,直抵兴庆宫,这使大明宫东宫墙五十米外另添一堵城墙,无疑对大明宫较大改动。翰林院和学士院在大明宫右银台门附近,唐置翰林,为文艺、技术之士待诏之所,但玄宗后,翰林地位显着提升,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等均为翰林待诏,史载“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 随着翰林的参掌机务,其原有办公驻地已不能满足需求,遂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在翰林院南另置学士院,二院共同组成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掌握草诏权,是唐代中后期重要的政治机构。大明宫政治决策机构由外朝向内廷迁移的变化,标志着皇权的进一步集中,大唐帝国逐步由律令政治体制向高度集中的皇权体制过渡。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财政窘迫、国库空虚,无力承修浩大工程。忙于平乱的肃、代二帝也无暇顾及大明宫的修缮;德宗、宪宗朝,外平吐蕃、内缓强蕃,国家财力状况也有所好转。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含元殿]]迎来大修,这次大修历时一年多。德宗还曾修缮过后庭内廊、在[[麟德殿]]前增建会庆亭等。 唐宪宗时期,史称“元和中兴”,整修大明宫的规模较德宗时期大为增加。宪宗刚刚登基,便诏左神策军新筑夹城,在宫城北面置玄化门、晨辉楼;在宫城南门建福门外建设待漏院,以解上朝大臣们的风雨之苦;扩建含元殿前朝堂、开含元殿西廊内便门,以通“宰臣自阁中赴延英路”,又修日华门、通乾门,以便朝臣出入内禁。元和十二年(817年)五月,宪宗在后宫太液池西侧建回廊四百间;同年为满足皇家的宗教需求,又建西夹城,便于通往长安城西面修德坊内的兴福佛寺;此外,他还在东内苑“浚龙首池,起承辉殿,雕饰绮焕,徙植佛寺之花木以充焉” ,在北部禁苑“浚鱼藻池”。以满足日常游乐。 唐宪宗死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宦官当权,党争不断,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起居听政于大明宫的八位皇帝都怀有恢复大明宫美好光华的愿望,但是捉襟见肘的国库已无法支出修缮的经费。唐穆宗修建“百尺楼”,引起朝臣不满,“内外多事,土木之工屡兴,物议喧然”。 唐敬宗即位后,在大明宫中拆旧立新,建清思殿,“用铜镜三千片,黄、白金薄十万番”,并在清思殿前院开辟马球场,终日击球,乐此不疲。 唐武宗崇道,刚登基便在麟德殿修道场,并搭起一座高高的“九天坛”,亲受法口;会昌元年(841年)、五年(845年),修建灵符应圣院于龙首池、望仙台。<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668897441095570&wfr=spider&for=pc 中国故事|唐大明宫:宫殿辉赫承盛世,一园千年鉴文明 新华社媒体] </ref>
返回「
唐朝历代皇帝对大明宫的修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