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80.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四折 的原始碼
←
四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四折</big>'''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b7d6e45972cd503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eibo.com/optical88china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small> |} '''<big>四折<big>''' 简介:元杂剧的基本体制,一般每部剧作都是四折。 要点: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体制。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少则 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脚色主唱。 四套曲子大抵与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相适应。 此外,为了交代或[[衔接]]剧情,有时加"[[过场戏]]"。这种"过场戏",或一或二,前后位置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定。<ref>[https://mip.yxlady.com/jingyan/1028922.shtml 四折怎么算四折如何算_]</ref> 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明刊本的元杂剧,标为"楔子"。"楔子"是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的意思。 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后人常用"四折一楔子"来概括元杂剧的剧本体制。
返回「
四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