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4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基督论 的原始碼
←
基督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基督论</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2.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29947992.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0283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基督论 理论1 二性结合的困扰理论 2 二性是道德性的结合理论 3 结合以後成为完全的人理论 4 对[[聂斯脱里]]基督论的质疑理论 5 从存在的理论定义基督 |} '''基督论'''('''Christology''')就是环绕著[[基督教|教会]]根基[[耶稣|耶稣基督]]的论述。<ref>沉介山,《信徒神学》,(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93),273-366。</ref>《[[圣经]]》记载耶稣曾问及[[门徒]]:「你们说我是谁?」,门徒的答案亦得耶稣所认同。但基督论自教会发展便一直撼动著教会,是[[神学家]]辩论的主题,也是正统与[[异端]]的攻防战场;更是早期[[东西教会分裂|东西方教会分裂]]的爆发点。 公元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为了打击[[亚流派]]而宣告:「基督是完全的神」。但教会并没有因此而太平,教内对于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以及在神性和人性之间的关係众说纷纭,且反覆在政治上相互角力。一直到公元451年的[[迦克墩公会议]],教会才承认「基督是完全的人」。<ref>祈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6),38-9。 </ref> 基督是真上帝又是真人,具神人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 可是教会依然没有因此而平静,反而引起「二性如何结合在基督身上」的争论。东西方教会因著对解经方式不同,对基督的二性也有不同的观点,故引起[[神学]]和[[政治]]的斗争。安提阿学派的[[聂斯脱里]]和亚历山大学派的[[亚历山大的区利罗|区利罗]],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当初释经角度不同所引发的争议,直至今天仍持续震盪。德国颇具影响力的神学家[[鲁道夫·布尔特曼]]在面对[[自由主义]]者,以[[安提阿学派]]注重圣经字义和历史背景的解经精神,所发展出来的「历史耶稣的追寻」运动时,以[[亚历山大学派]]寓意解经观点,就「[[历史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之间的落差,提出其独特的看法。
返回「
基督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