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27.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墨子聚徒讲学 的原始碼
←
墨子聚徒讲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墨子讲学</big>'''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624/a7cb8af11c48476db865ce126cc17147.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20624/a7cb8af11c48476db865ce126cc17147.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墨子聚徒讲学'''墨家是劳动者学派,成员来自民间,直接参加劳动。墨子器重的一位弟子,叫耕柱子,有浓厚劳动气息。墨子讲学,在农田边,门徒手扶劳动工具,拥簇耕牛,一群典型劳动者的形象。<ref>[https://cul.sohu.com/a/560661992_120947152?spm=smpc.content.share.1.1697010787404xACTyjB#comment_area 读墨札记之二|墨家是劳动者的学派 搜狐网] </ref> 墨子继孔子后,大规模私人办学,弟子极盛,充满天下,兴盛于整个战国时期二百多年。《吕氏春秋·有度》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当染》说孔墨“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学于禽滑厘,田系学于许犯”。墨家门徒,代代相传,无时乏绝,到战国末。 墨子止楚攻宋,一次派弟子三百名,帮宋国守城。孙诒让收集墨子后学,有姓名者数十人。历次战斗,死难弟子,动辄数百。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孔子号称弟子三千,墨家在战国时期相传二百余年,门徒总数与孔门相当。 《所染》记载,墨子见染丝感叹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认为教育与染丝一样,能改变教育对象的天性素质,朝“真善美”的积极方向塑造门徒。墨子学校,确像染缸熔炉,熏染重铸学生的品德智能。 《吕氏春秋·尊师》记载,高何、县子硕,是齐国有名暴徒,蛮横暴虐,乡里痛恨,二人到墨子学校学习,弃恶从善,表现优秀。索卢参原是东方闻名的巨奸大猾,无赖之徒,后为禽滑厘学生,循规蹈矩,变为好人。 原本危害社会的“刑戮死辱之人”,受墨子、禽滑厘严格教育,积极进业,努力诵读,称师论道,追求光明,塑造为著名学者,“免于刑戮死辱”,成天下名士显人,受王公大人礼遇,变化翻天覆地,突显墨家教育事业的神奇功效。 墨子把教学看作“为义”,即为实现理想事业服务。《尚贤下》记载,墨子认为“为贤之道”的应有之义,是“有道者劝以数人”,即有道理,有知识,应该以言相劝,教导别人。如果“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则被认为是不仁义。墨家有自觉纲领、明确组织和严密纪律,其纲领是“为义”,即实现墨子理想,组织成员,称为“墨者”,有严格纪律约束,叫“墨者之法”。 墨子办学,因材施教,因能分工。《耕柱》记载,治徒娱、县子硕问墨子,实现墨家理想,最重要的事务是什么?墨子说,譬如筑墙,能运土的运土,能打夯的打夯,能测量的测量,墙就筑成。 墨者教育,是为适应需要,培养“谈辩”“说书”与“从事”三种人才。“谈辩”一科,是学习谈话辩论的技巧方术,专门培养游说之士。“说书”一科,是解说讲习文化科学知识,专门培养学者教师。“从事”一科,是学习从事工农商兵等各种事业,培养实用人才,包括掌握光学、力学、简单机械学、数学与物理学原理的熟练工匠。墨学教育分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科,互相兼顾,因材施教,各用所长,是根据当时社会需要与学生才能特点设立。 《[[公孟]]》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墨子遇到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就想让他跟自己学习。说:“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把师生共学,看作“为义”,即为实现理想事业服务。 《公孟》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曰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即学习,是实现仁义这种天下头等大事,就像好美,想富贵一样,不看别人脸色,要自觉强力而为。 教育是继承传播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经说下》论证“学习有益”的论题,肯定教学的功用:“唱而不和,是不学也。知少而不学,功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知多而不教,功适息。”即老师教,学生不跟着学,这叫“不学”。知识少而不学,教育功效不能发挥。学生想学,老师不积极教,这叫“不教”。知识多而不教,教育功效等于零。 为充分发挥已获取知识的功效,墨子不遗余力倡教劝学。墨子是积极求知的学生,又是热情施教的师长。墨子对后学不倦教诲,亲如父兄,弟子对老师十分敬重。墨子的“子”已是尊称,弟子们每称师,还于“墨子”前再加“子”,亲切呼为“子墨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相当于说:“我们的老师墨子。”“我们的墨老师。”何等尊敬亲切!墨子对弟子循循善诱,不摆架子。老师可批评教育学生,学生可向老师质疑问难,对老师学说存疑批评。《墨子》不乏师生切磋学术,促膝谈心的感人事例。 墨子的教学方法,是系统讲授、日常对话和各种实际训练相结合。《墨子》是墨子教学演讲词的说明与发挥。从《尚贤》到《非命》十篇,是墨子社会政治学说系统讲演的记录。《[[非儒]]》《耕柱》《贵义》《公孟》《鲁问》等篇,是墨子与弟子对话的记录。 对话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墨经]]》与《备城门》城守各篇,是墨子弟子实验实习记录的说明与发挥。《修身》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教育,注重实行,学以致用。墨子“博学”,除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外,还包括总结劳动经验,建构各门科学知识。 《鲁问》载,墨子把学成的弟子,推荐到各诸侯国做官,或从事其他事业,或留在墨者团体服务与继续教育。墨者团体,像一个小社会,里面需要各式各样的专门人才。大弟子禽滑厘,是墨子的助手,协理全面工作。 耕柱子、高石子、胜绰、公尚过等,被派往楚、卫、齐、越等国从政、从军。弟子从政从军,表现不好,违背墨子学说,可能被召回,重新受教育。胜绰做齐将项子牛的侍从,多次助齐伐鲁,被墨子请退训斥。弟子虽学成外出工作,仍受墨者团体纪律的约束。 《耕柱子》载,弟子外出工作,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纳墨者团体公用。墨子器重的弟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位老同学,被墨子派到楚国办事,吃住在耕柱子处。他们觉得耕柱子,招待不够丰厚,每天只供给三升粮食,吃不饱。 于是回来报告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什么好处,他待我们很吝啬,还不如把他调回来算了!没过多久,耕柱子集存了200两金子,恭恭敬敬地奉送给墨子,并说:“学生工作做得不好,现有200两金子奉献给老师,不成敬意,请笑纳。”墨子当即肯定说:“小伙子果然干得不错!” 《鲁问》载,曹公子从墨子学校毕业,工作三年后,返校探望墨子,对墨子回忆说:“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h%uE8)之衣,藜藿(l%uED hu%uF2)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即过去我在您门下学习,穿粗布衣,吃野菜粥,早上喝了,晚上还不一定喝得着。 墨者的道理,是法夏宗禹,即效法夏代,崇尚夏禹,以一心为民、为公的夏禹,为道德的楷模,伦理的典范。《公孟》载,墨子对儒家信徒公孟子说:“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即你们儒家效法周代,崇尚周公,而没有效法夏代,崇尚夏禹,所以儒家效法的榜样,没有墨家古老。墨子要求门徒,学习夏禹,亲自劳动,吃苦耐劳,穿粗布衣,登木麻鞋,日夜不休,谁做不到,就不合夏禹的道理,不能叫墨者。 墨家成员不仅要有知识,有专业技能,多数成员还要接受军事训练,随时准备打仗,为实行仁义的事业而献身。墨家有侠义精神。《墨经》有对“任”(任侠)概念的定义。《经上》说:“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 《经说上》解释说:“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即任侠精神,是士人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使为自己所保护的人得到利益。有任侠精神的人,能经受自身本来所不愿意经受的痛苦,以成功救助别人的急难。毕沅《墨子注》说:“任,谓任侠。” “任”意为“保护”。《说文》:“任,保也。”引申为以抑强扶弱为己任的侠义精神和行为。古有“任侠”一词。《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侠”: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如游侠。 《[[韩非子·五蠹(d%uF9)]]》说:“侠以武犯禁。”任侠、游侠、侠义之士有武器,如佩剑匕首之类,用武力“扶弱抑强,见义勇为”,在国家秩序正常,生活安定的和平时期,有可能被视为违反国家禁令,构成犯罪。 《经上》定义说:“罪,犯禁也。”即犯罪是违反国家禁令。秦汉统一国家政权建立后,墨家这一有组织学派,兼侠义集团,解体衰落,这与侠和政府的矛盾,侠不适应封建大一统时代的要求,有必然联系。 墨家集团的一个特征,是具有任侠、侠义精神。《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任侠、游侠、侠义之士有武器,用武力做“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事,必然使墨家集团带有一定军事性,这由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墨家集团的价值取向所决定。 墨者团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社团。墨子后学就在这个社团中,薪尽火传,代兴不辍,活动足迹遍神州,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墨者团体,逐渐失去存在价值,从中国政治舞台销声匿迹。 墨子、禽滑厘,都长得黑,酷似劳动者。《贵义》记载,墨子“色黑”,从鲁国出发,到齐国游说,算卦先生半路遇见说,您现在不能到齐国去,因为现在老天爷,正在齐国杀黑龙,您颜色黑,去不吉利。 墨子不听,继续往向前走。到齐国首都临淄,淄水暴涨,过不去,被迫返回。算卦先生趁机奚落他:我不让您去,您偏要去,果然过不去。《备梯》记载,禽滑厘“面目黧(l%uED)黑”,因从事体力劳动,手脚长满老茧。 战国时期,周王朝衰微,没有统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诸侯林立,各踞一方,墨家集团不得已采用军事化手段,自我防御,助人防御。《墨子》有11篇文章,讲守城技术和战略战术等军事思想。以墨子为首的手工业匠师,兼做军事器械和武器装备制造专家。墨家成员经过军事训练,掌握军事技能。墨家防御战的战略战术和军事辩证法思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谈话辩论 《公孟》载,墨子与门徒对话,墨子弟子治徒娱和县子硕,问墨子:“为实现仁义的事业,要做哪些最重要的事情?”墨子回答:“好比筑墙一样,能修筑就修筑,能夯土就夯土,能测量就测量,这样墙才能筑成。为实现仁义的事业也如此,能游说就游说,能教书就教书,能做事就做事,这样实现仁义的事业就完成。 “谈辩”,即谈话和辩论,与此对应的学说门类是辩学,即中国古代逻辑学。“说书”,即解说讲习古代典籍,相当于聚徒讲学,传播知识。“从事”,即从事工农兵学商的实际业务。这是墨家学派内部的专业分工,类似孔门的四科,即《论语·先进》所谓“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的分类。 墨子在游说和辩论中,为了增强说服力和言词的表达效果,特别注意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擅长运用譬喻等修辞,为墨子后学在《墨经》中系统总结中国古代的辩学,即逻辑学,准备丰富的资料素材。 谈辩是战国时期流行游说之士的业务专长。《[[商君书·算地]]》:“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即战国游说之士的资材(赖以凭借的专长,才能,条件)是用口来谈话和辩论。《荀子·儒效》:“慎墨不得进其谈。”即慎到、墨翟不能任意驰骋其谈话和辩论。《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战国游士善谈辩,是时代需要,不得已而为。 战国时期的“士”,即新兴的知识阶层,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谈辩是他们的资质才能,是他们从事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荀子·儒效》说,当时的“辩士”们“率其群徒,辩其谈说”。当时诸子百家,都是如此。 《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滕文公上》载,许行“为神农之言”,研究农家学说,从楚国到小小的滕国,“徒数十人”,有几十位门徒。齐国稷下学宫,聚集诸子百家,达数百千人,开通“康庄之衢(q%uFA)”,修筑“高门大屋”,授予“上大夫”称号,享受高额俸禄,任其谈辩著述。 谈话辩论,是墨子宣传主张,从事社会活动的主要手段。《天志上》载:“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墨子常住齐鲁,由此出发,四处游说。《贵义》说:“墨子自鲁即齐。”从鲁国出发到齐国,多次游说楚、宋、卫等国。《墨子》提到“鲁阳文君”12次,墨子与楚国封君鲁阳文君交往密切,经常谈话。墨子后学,远游越、秦等国。 古代流行典故,班固《答宾戏》说“墨突不黔”。东汉赵岐《孟子章指》:“墨突不及污。”指墨子四处游说,东奔西走,灶上烟囱来不及熏黑,就奔走他方。《文子·自然》和《淮南子·修务训》说“墨子无暖席”,指墨子忙于游说,没有工夫把席子坐暖,就动身往别处去。这是成语“席不暇暖”的出典。 《[[公孟]]》载,儒家信徒公孟子对墨子说:“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行而自衒(xu%uE0n),人莫之取也。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即美女待在家里,不出门去,人们会争着向她求婚。如果她边走,边炫耀自己美丽,就没人敢娶她。现在你到处追着人游说,怎这么辛苦呢? 墨子说:“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即现在世道混乱,求美女的人多,美女虽不出门,会有很多人求娶,现在求善的人少,如不勉力游说,人就不知道自己的学说。 《鲁问》载,墨子对居住在鲁国南部边境的隐士吴虑说:“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即不如诵读先王之道,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圣人的言论,考察圣人的说词,向上游说王公大人,其次游说平民百姓。王公大人采用我的学说,国家一定治理。平民百姓采用我的学说,道德一定高尚。所以我认为,虽然不耕田,给饥者吃饭,不织布,给寒者穿衣,但功劳超过耕田让人吃饭,织布让人穿衣。所以我认为,虽然不耕田织布,而功劳超过耕田织布。 墨子说,在战场上,敲鼓而使众人投入战斗,比不敲鼓使众人投入战斗,而只是亲自战斗者,功劳更多。用游说鼓励众人推行仁义,比只是自己推行仁义,功劳更多。道出墨子有充分自觉,认为自己作为学派领袖,努力宣传学说,使天下得到教化,是自己特殊的社会价值、功能和作用。<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chunqiuzhanguo/4770.html 墨子聚徒讲学 故宫历史网] </ref>
返回「
墨子聚徒讲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