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16.1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寄黎眉州 的原始碼
←
寄黎眉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寄黎眉州》 ]] | 圖像 = [[ File:苏轼图片11123.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p5.ssl.qhimgs1.com/sdr/400__/t017c59c533a0e9a23f.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nowsky.com/book_429443.htm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寄黎眉州》'''苏轼40岁左右知密州,在密州所属的胶西县,写诗遥寄任眉州知州的黎錞。诗将瓦屋山和峨眉山对举,梦回萦绕的家乡山水如在眼前。表达了对共同恩师欧阳修的怀念和归隐之情,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甚浓。 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密州任上寄赠黎錞的。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
返回「
寄黎眉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