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00.1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帕金森氏症 的原始碼
←
帕金森氏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帕金森氏症.png | thumb | 500px | 帕金森氏症 <br> [https://www.advisers.com.tw/?p=6384 原圖鏈接] ]] {{medical}}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主要影響運動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疾病。而[[帕金森氏病]]是由於大腦內一個稱為基底節的結構內的神經細胞被破壞引起的。 大腦內的各個部份通過互相發送信號協調所有我們的思想、運動、情緒和感覺。當我們想挪動身體時,[[基底節]]向[[視丘]]發送一個信號,接著再將信號傳到[[大腦皮質]]及大腦的其他部份。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一種稱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神經遞質)是由[[大腦黑質細胞]]產生的,是正常運動所必需的神經遞質。當黑質細胞死亡時,就不再能產生和發送多巴胺,這樣,運動信號就不能傳遞。大腦中的另一種稱為[[乙酰膽鹼]]的化學物質也受多巴胺的控制。當多巴胺數量不足時,乙酰膽鹼數量就會過多,它可引起很多帕金森氏病病人都出現的震顫和肌肉僵直。帕金森氏病病人通常具有「慌張」步態,靜止時手臂及下肢震顫,肌肉僵直和屈曲體態。有些個例還會出現認知(思維、判斷和記憶)障礙。<ref name=“FCA">{{cite web |url=https://www.caregiver.org/sites/caregiver.org/files/pdfs/fs_ct_parkinsons.pdf | title= 疾病常識 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 Disease)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Family CareLiver Alliance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為全球第二常見的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約有800萬餘人罹患此疾病,且多發病於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 根據[[聯合國]]資料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萬人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目前約有100萬人患有此疾病,雖然仍無法完全根治該疾病,但只要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適當治療,搭配規律運動並保持樂觀心態,相信仍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達到延緩疾病惡化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氏症並非失智症,但有3~4成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失智症的症狀。<ref name=“adviser">{{cite web |url=https://www.advisers.com.tw/?p=6384 | title= 全球有800萬餘人罹患 帕金森氏症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Adviser財務顧問雜誌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返回「
帕金森氏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