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8.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弦板腔 的原始碼
←
弦板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弦板腔</big> ''' |- | [[File:弦板腔.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弦板腔 地理标志;乾县 批准时间;2006 非遗级别;国家级 起源于;宋代 |} '''弦板腔'''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乾县]]、礼泉、永寿、兴平、武功、咸阳、户县、周至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据《[[乾县县志]]》记载:"该剧种起源于宋代,由民间流传的'隔帘说书'发展而来",是在西路皮影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弦板腔的主要乐器有"弦"(二弦和三弦)、"板"(又叫"呆呆",分蚱板、二板两种),加上唱腔,故称"弦板腔"。其唱腔既豪放悲壮,高昂激扬,又委婉细腻,柔和清亮,能够表现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具有浓郁的田园牧歌式的观众特色和民歌韵味。 2006年5月20日,弦板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返回「
弦板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