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45.1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怪獵龍屬 的原始碼
←
怪獵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怪獵龍屬'''<br><img src="https://images.dinosaurpictures.org/cristatusaurus_lapparenti_by_teratophoneus-d6ld8g6_35b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inosaurpictures.org/Teratophoneus-pictures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small> |} '''怪獵龍屬'''([[學名]]:''Teratophoneus'')是[[獸腳亞目]][[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化石是一個不完整的頭顱骨、身體骨骼,發現於[[美國]][[猶他州]]的Kaiparowits組地層,地質年代約7600萬年前,相當於[[坎潘階]]晚期。在2011年,[[湯瑪斯·卡爾]](Thomas Carr)、[[湯瑪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等人將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柯瑞氏怪獵龍'''(''T. curriei'')。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怪物兇手」;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菲力·柯爾]](Philip J. Currie)為名<ref name="Carr2011">{{Cite journal |author=Thomas D. Carr, Thomas E. Williamson, Brooks B. Britt and Ken Stadtman |year=2011 |title=Evidence for high taxonomic and morphologic tyrannosauroid diversity in the Late Cretaceous (Late Campanian) of the American Southwest and a new short-skulled tyrannosaurid from the Kaiparowits formation of Utah |url=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y3203347l6580475/ |journal=Naturwissenschaften |volume=98 |issue=3 |pages=241–246 |doi=10.1007/s00114-011-0762-7 |pmid=21253683 }}{{Dead link|date=2020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與其他暴龍科相比,怪獵龍的頭顱骨較短,[[上頜骨]]角度較陡,眼眶後突的角度陡,[[枕骨]]旁突朝向側方,頭蓋骨基部短,牙齒數量少。研究人員根據較短的頭顱骨,推測怪獵龍有不同的食性、[[生態位]]。
返回「
怪獵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