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69.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技術性失業 的原始碼
←
技術性失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技術性失業'''<b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533-fp/s3/opencms/image/2014/12/19/20141219-030217_M23679_7a63.jpg?itok=LsSavJTV"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torm.mg/article/23469?page=1 圖片來自storm]</small> |} '''技術性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指因技術進步,達成相同產能的勞動力需求減少,所引發的失業現象。 科技進步,大量與快速地使用[[機器]]和[[人工智慧]]取代多餘的人力,雖然新科技確實也能創造新工作,像過去農業、工業自動化後,釋出的人力可以從事當時新創的服務業工作,但隨著機器人[[深度學習]]技術的問世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全面性地影響所有產業,包括服務業、製造業、金融業、農業、礦業以及其他產業等,而現在創造新工作的速度已不足以彌補原有勞動力被取代的速度,也就是說,每創造出1份新工作時,會有2份甚至更多的就業崗位消失。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在2013年,對於美國702種主流工作電腦化影響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0~20年之間,47%的工作有被取代的風險;已開發國家於1980年代電腦化技術增加了8%的就業機會;但到了1990年代只增加4.4%;至於2000年以後,新職務僅增加了0.5%,服務業的工作崗位也正快速的被機器取代,包括數位相機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取代傳統相機、底片、照相館、相片沖印,以及2014年初上路的台灣高速公路etag[[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_(臺灣)|電子收費系統]],取代[[中華民國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人工收費員]]。製造業部分,也正在逐步以智慧化、自動化等科技來取代工人,甚至進一步出現完全無工人的[[關燈工廠]],商業上,網購搭配[[自動駕駛汽車|無人車]]及[[無人機]]配送、加上自助取貨、自動販賣機無人商店等趨勢無論是原來100個工人減到90人、80人、50人,乃至於20人或全部被取代,都造成人力暫時性或永久的失業狀態,即使有新工作,但所需的技能與條件未必符合被取代的工人。 在現行經濟體制下,失業者將失去參與經濟分配的權利,且要找到新工作越來越困難,而現行社會福利體制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工廠仍能藉著機器人、自動化、互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生產出足夠甚至更多的產品。 技術性失業會使得人民消費力下降,讓企業無法取得足夠營收,被迫裁員減薪倒閉,進一步降低消費力,惡性循環,經濟循環就會結束。 當然科技進步,也可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這是因為科技發展本身也是要由人類進行,而科技的發展也會位創造新產業,讓產品生產效能提高,成本降低,企業可以將減少的支出用於招聘更多的員工,或是擴張業務或擴大市場,或是降價讓大眾的購買力增加,大眾就會購買更多的商品,或者從事更多的消費,這些都可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來減緩技術性失業的發生 然而,企業會雇用員工,是為了要購買員工的勞力,員工有錢消費只是附帶效果,當未來由AI或機器人取代時,企業不必再花[[人事費]](包括[[薪資]]、[[社會保險]]、[[退休金]]提撥、培訓費用等)雇用員工,市場就會變成企業主+股東+能源商+機器人廠商等經濟循環,員工階級就會一無所有,失去價值,被市場經濟驅逐掉 另外,如極端狀況而言,市場上存在製造AI機器人的廠商A,以及利用AI機器人開發原物料的廠商B,只要廠商A生產機器人提供給廠商B,廠商B將開發出來的原物料當作價金交付廠商A,如此便能形成一經濟循環,在這個循環中,並不需要任何第三者,也就是人類來當作消費者。
返回「
技術性失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