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43.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故宫博物院馆藏雕塑 的原始碼
←
故宫博物院馆藏雕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雕塑</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m00/18/a2/67cf8a736327e6919abf5c562f54ef53.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gugong.net/m00/18/a2/67cf8a736327e6919abf5c562f54ef53.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故宫博物院馆藏雕塑'''[[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主要门类之一,是雕刻与塑造的总称。雕刻多施于木、石、金属等材质之上,塑造则以泥土为主要材料。中国古代雕塑源远流长,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风格各有差异。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与玉石雕刻,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铸造,秦汉陶俑、陵墓石雕与画像砖石,魏晋南北朝石窟造像等各具特色。隋唐各类雕塑臻至大成,呈现出全面繁荣状态。宋元明清注重意趣的表现,雕塑面貌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雕塑艺术家。<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27884.html 故宫博物院馆藏雕塑介绍 故宫历史网] </ref> 木雕彩绘观音像头 木雕彩绘观音像头,金,高66厘米,宽43厘米。颈下保留着从躯体上锯下的痕迹,眉间宝珠缺失。观音面形方圆,五官凹凸感强,盘发高髻,云纹高冠中央饰化佛。造型接近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所藏山西洪洞金明昌六年(1195年)观世音菩萨木雕像,推测为山西金代前后作品。 陶彩绘女舞俑 陶彩绘女舞俑,唐,高21厘米。唐代舞蹈与音乐结合紧密,特别是从中亚、西亚及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乐舞,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时尚。不仅在节日庆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贵之家外出郊游也要带上伎乐。乐舞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此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肢轻扭,翩翩起舞。从服饰与舞姿看,属于传统汉族舞蹈范畴内的“软舞”。 与女舞俑相伴而出的还有乐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箫、笙;坐者2件,分持钹、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称的立部伎与坐部伎。立部伎与坐部伎同时出现,在唐代考古中尚属罕见,它表明此组乐舞俑具有很高的等级。同时也说明,在高水平的乐舞表演中,软舞仍占有相应的位置。从雕塑技法与风格分析,它与洛阳孟津岑氏墓俑接近,出土地点应在洛阳邙山一带。 人御白虎纹画像石 人御白虎纹画像石,隋,高83厘米,长102厘米。此画像石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羽人骑在虎背之上,飘带上扬,手拉从虎嘴里穿出的缰绳。虎张嘴露出獠牙,眉毛长密,双睛怒视向前,前爪伸出,后爪登直,肘毛飘动。白虎四肢腾起,向天空飞翔。 《[[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墓葬中多出现虎的原因之一。虎在四神中为西方之神,西方也是逝者归天所追求的最终极乐之地,故逝者除乘龙外,也有御虎升天者。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 李神景等造石无量寿像,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残高27厘米。 佛头已失,身穿垂领式袈裟,衣纹皆双阴线刻,起伏自然,线条流畅,下摆处叠褶,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两侧龙树、胁侍与须弥座上的供养人残缺。基座上刻有化生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基座背后刻发愿文:“天保六年正月廿三日,上曲阳县人李神景兄弟等仰为皇帝陛下、亡父母敬造白玉无量寿像一区(躯)并二菩萨,愿使亡父母舍此身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愿法界众生,居眷大小,远离苦津,速登正觉。”<ref>[https://www.sohu.com/a/238541045_203478 典藏珍品——故宫博物院雕塑精品欣赏(上) 搜狐网] </ref>
返回「
故宫博物院馆藏雕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