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49.1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曼施坦因 的原始碼
←
曼施坦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 圖像 = [[File:666266.jpg|缩略图|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0.so.qhmsg.com/bdr/_240_/t0175e7dd67a1366985.jpg 原图链接] [http://mil.sohu.com/20150416/n411395196.shtml 图片来自;]<ref>[http://mil.sohu.com/20150416/n411395196.shtml 帝国闪击战:法兰西战役]2015-04-16 </ref>]]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887年11月24日 | 國籍 = 德国 | 别名 = 埃里希·冯·莱温斯基 | 職業 = 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 军衔陆军元帅 | 知名原因 = "[[突击炮]]"发起人 制定"[[曼施坦因计划]]"、策划"[[反手一击行动]]" [[橡叶骑士带宝剑铁十字勋章]]、[[克里木盾形徽章]] | 知名作品 = [[《失去的胜利》]] </br> [[《士兵的一生:1887-1939》]]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 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Erich Von Lewinski ),民族,日耳曼人。毕业院校为[[柏林军事学院]]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生于柏林。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 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参加东、西两线作战。 1934年任[[第3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 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ref>[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2-02/02/content_24536122_2.htm 纳粹德国名将曼施坦因:策划史上最诡异奇袭 ].中国网 . 2016-02-04 </ref>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 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希特勒]]所采纳。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 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翌年7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晋[[元帅]]。8月率部转战[[列宁格勒]]。 11月奉命救援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果。1943年2月对苏军发起反攻,再克[[哈尔科夫]]。 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1944年3月被解职,1945年被英军俘获。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1973年卒于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 <ref>[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txt/2012-02/02/content_24536122_2.htm 纳粹德国名将曼施坦因:策划史上最诡异奇袭 ].中国网 . 2016-02-04 </ref>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返回「
曼施坦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