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05.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柴克夫斯基 的原始碼
←
柴克夫斯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柴克夫斯基 | 圖像 = [[File:柴克夫斯基.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6183874940&di=20748e96f4004a87d7f30ee315be095f&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3.imgtn.bdimg.com%2Fit%2Fu%3D1770831468%2C2391450674%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ref name="人民网">{{cite web |url=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507/1501.html |title=1840年5月7日 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 accessdate=2013-10-01}}</ref>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返回「
柴克夫斯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