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8.31.2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格威內德龍屬 的原始碼
←
格威內德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格威內德龍'''<br><img src="https://www.tanmizhi.com/img/allimg/10/20-2010011G338.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tanmizhi.com/html/18784.html 圖片來自tanmizhi]</small> |} '''格威內德龍'''(學名:''Gwyneddosaurus'')屬於[[原龍目]][[長頸龍科]],是種水生爬行動物。化石發現於[[美國]][[賓州]]東部[[蒙哥馬利縣 (賓夕法尼亞州)|蒙哥馬利縣]]的一個[[頁岩]]層,屬於Lockatong組,年代為[[三疊紀]]晚期。 化石包含顱骨碎片、數節[[脊椎]]、[[肋骨]]、[[腹肋]]、部分肩帶與骨盆、以及數個四肢骨頭。[[正模標本]](編號15072),是由Wilhelm Bock的四歲兒子所發現<ref name=WB45>{{cite journal |last=Bock |first=Wilhelm |year=1945 |title=A new small reptile from the Triassic of Pennsylvania |journal=Notulae Naturae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volume=154}}</ref>。[[股骨]]的長度只有2.3公分,Wilhelm Bock估計該標本的生前身長為23公分。 格威內德龍是在1945年由Wilhelm Bock命名,當時屬於[[虛骨龍類]][[恐龍]],是[[快足龍]]的近親。[[休尼]]在1948年將牠們歸類到[[原龍類]](Protorosauria),成為最小的原龍類,並是[[巨踝足龍]]的近親。在1970年,R. Steel將格威內德龍分類於[[獸腳亞目]]。 在1986年,P.E. Olsen與D. Baird提出這些化石是個[[嵌合體]],由[[腔棘魚類]]與[[塔尼龍]]的化石所構成<ref name=OB86>{{cite book |last=Olsen |first=P.E. |coauthors=and Baird, D. |year=1986 |chapter=The ichnogenus ''Atreipu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riassic biostratigraphy |title=In The Beginning of the Age of Dinosaurs: Faunal Change across the 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 |editor=Padian, K. (editor) |pages=61-87 |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cation=Cambridge |isbn=0521367794 }}</ref>。在1989年,P.E. Olsen與D. Baird修正原本的意見,大部分化石來自於塔尼龍,而其他化石可能屬於腔棘魚類。這將使得格威內德龍成為塔尼龍的[[次異名]],雖然塔尼龍的命名年代較晚,但化石較為完整,所以成為[[保留名稱]]。
返回「
格威內德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