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45.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楊振寧 的原始碼
←
楊振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杨振宁| 英文名= | 图像 =[[File:楊振寧.jpg | thumb|center | 300px |楊振寧 <br> [https://read01.com/o3agnL.html#.XEO7gi33XyU 原圖鏈接] ]] | 图像说明 = | 出生名 = {{Birth date and age|1922|09|22}}| 出生地点 = 安徽合肥| 逝世日期 = | 国籍 = 美國| 籍贯 =| 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别名 = | 职业 = 物理学家|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憑他們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知名作品 = 《杨振宁论文选集》、《杨振宁文集》、《曙光集》}}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中国人之一,还有一个是[[李政道]]。曾获得求是终身成就奖、爱因斯坦奖章、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鲍尔奖 、费米奖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等奖项。<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677061752894222&wfr=spider&for=pc 封面科考队|杨振宁:物理学全才的诺奖人生],封面新闻</ref> 杨振宁生于中国[[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數學]]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該校研究生畢業。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國|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的合作。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讲座教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Yang-Mills gauge theory)和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憑他們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之后二人交恶。 1980年楊振寧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的第一任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ref name="杨振宁">{{cite web |url=http://www.casad.cas.cn/aca/372/sxwlxb-200906-t20090624_1808811.html| title= 杨振宁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中國科學院學部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2-07}}</ref> 2004年11月,杨振宁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证,也是首批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之一。2015年4月1日,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2月,转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ref>[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4/3407.htm 杨振宁的首次美国之行及国籍变迁],清华大学校史馆</ref>
返回「
楊振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