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5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毛景文 的原始碼
←
毛景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ultiple issues| {{copyedit|time=2019-09-16T12:52:33+00:00}} {{dead end|time=2019-09-16T12:52:33+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9-16T12:52:33+00:00}} }} [[毛景文]]1956年12月出生在[[山西]][[运城]],1976年-1979年在[[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学习,1979年-1982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学习,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5年起在该院读在职博士生,1988年毕业。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2001年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长江学者)。 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找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项目。还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 副主席,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A) 理事,国际对比计划IGCP-373和IGCP-473项目副组长,国际SCI检索刊物《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国内核心期刊《矿床地质》主编,先后出版专著11部, 发表科学论文280余篇, 其中SCI检索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部级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5项。此外,还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有突出贡献博士学位获得者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长期从事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成矿过程、成矿规律、矿产模型和找矿评价研究,对我国[[华南]]、[[三江]]、扬子、华北、北祁连、[[秦岭]],天山以及[[大兴安岭]]等成矿区带进行过科学研究,提出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他研究提出我国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并不是呈连续性分布,而是集中出现在三个时间段,其中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30~210Ma, 150~137Ma, 132~115Ma, 在华南地区为:220~200Ma, 180~165,125~80Ma,并分析了三次爆发式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这一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达1500余次以上,并受日本资源地质学会和韩国地质学会邀请赴日韩做大会报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邀请做主题报告;他以胶东地区金矿、东坪金矿、万古金矿和大水沟碲金矿为例,深入地探讨了在岩石圈伸展带中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基本特点和过程,提出了地幔流体成矿的模型和鉴别标志,深化了地幔流体成矿研究程度,并对找矿提供了新思路。此外,研究提出辉钼矿中铼含量可以用于示踪成矿物质来源,这一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前人工作基础,通过进一步研究,深化了一批典型矿床模型,构筑出系列矿集区尺度的矿床模型,结合成矿动力学演化,提出了一些区带成矿动力学模型。这些不通尺度的矿床模型,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对于进一步找矿勘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uncategorized|time=2019-09-16T12:52:33+00:00}} [[Category:教授]]
返回「
毛景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