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31.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汉调二簧 的原始碼
←
汉调二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汉调二簧</big> ''' |- | [[File:汉调二簧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汉调二簧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31 申报地区;陕西省安康市 |} '''汉调二簧'''原名"山二簧"、"土二簧"或"陕二簧",陕南传统地方戏剧之一,是陕西省第二大的传统戏曲剧种,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本市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267685/1c049hHH4MEWS8VqkPekbEDd_E6sB03Aqb7Ih8pAYJ9bzULI_Tx3Cpe356v6jYL8cHOIbXaQkK8VPU2nnyKmaBbP7g 汉剧的唱腔特色 ] , 中国戏曲网 2019-07-20] </ref> 汉调二黄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南和陇东,因其形成于汉水流域得名“汉调”,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过去30年,汉调二黄命运起伏,终于在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这一方园地开枝散叶。作为全国仅有的汉调二黄专业院团,研究院老中青少四代人倾心传承,尽力护持,令悠悠二黄古调,如今又闻新声。 2006年5月20日,汉调二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王发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龚尚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返回「
汉调二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