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9.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沙县肩膀戏 的原始碼
←
沙县肩膀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沙县肩膀戏</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061c1c20f54d84d9.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912327&sid=3073302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沙县肩膀戏 别名;肩头坪 美称;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 地位;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沙县肩头棚,[[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传统戏剧,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沙县肩头棚亦称肩膀戏,起源于[[清朝末年]]。演出时,由孩童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表演,小孩负责唱腔、头部表情和双手动作,大人负责台位变换的腿部动作。大人根据剧情需要,与肩上小孩巧妙配合,上下默契,浑然一体。其唱腔动听,包含民间小调、打花鼓各调、南词曲调及京剧皮黄曲调,常演剧目有花鼓调《[[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南词《[[赶船]]》以及《[[黄鹤楼]]》《[[平贵别窑]]》《[[四郎探母]]》等京剧折子戏。沙县肩头棚以民间戏班为传承体系,自晚清民间戏班“玉枕轩”领班连细狗首创了肩头棚后,又有“赛风韶”“双凤韶”“永赛乐”等戏班。肩头棚演出方式独特,是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艺术。 2005年,“沙县肩头棚”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36。<ref>[http://news.sohu.com/a/576316130_121117481 沙县肩膀戏: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 ],搜狐 , 2022-08-12</ref>
返回「
沙县肩膀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