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6.2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洞熊 的原始碼
←
洞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洞熊'''<br><img src="https://hk.on.cc/hk/bkn/cnt/aeanews/20190819/photo/bkn-20190819150520057-0819_00912_001_01p.jpg?20190819202742"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hk.on.cc/hk/bkn/cnt/aeanews/20190819/bkn-20190819150520057-0819_00912_001.html 圖片來自hk]</small> |} '''洞熊'''(學名''Ursus spelaeus'')是一種於[[更新世]]生存在[[歐洲]]與[[亞洲]]的[[熊]],於120萬年和其他的熊類分支,在約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洞熊高達10英呎,重達1600磅以上,比現今的棕熊還要大上許多,但並不像今天的熊一樣具有爬樹的能力。 洞熊的化石大多發現於洞穴中,顯示牠們比起現存的[[棕熊]](棕熊僅有在[[冬眠]]會尋找洞穴)可能花費更多時間在洞穴中生存,也是其名稱的由來。 很多在歐洲發現有洞熊的洞穴都正在展覽,例如[[德國]][[黑默]]及[[伊瑟隆]]。在[[羅馬尼亞]]的一個洞穴中,於1983年就發現了140頭洞熊<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02235231/http://www.personal.psu.edu/users/w/x/wxk116/cavebears/ Cave Bears]. Jan Kowalski. psu.edu</ref>。
返回「
洞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