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 的原始碼
←
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牛李党争: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朋党之争,是中唐牛李党争。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不仅把中唐拖入晚唐,而且还毁了大量人才,最后使得晚唐几无贤才可用。那么,牛李党争毁掉的最大一位人才是谁?我以为当属家喻户晓的[[杜牧]]。<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tangchao/6277.html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 故宫历史网] </ref> 杜牧之所以今天还被大多数人知晓,是因为他的诗歌。然而当世的杜牧,却是一个政坛人物,他的理想也不在寄情山水,而在兼济天下。杜牧的祖父杜佑乃大唐名相,一生留下相当的政治业绩。但杜牧在50年短暂的生命里,不仅几无耀眼的政治作为,而且还一度迷失人格,退化为“官场变色龙”。 就杜牧的才华而言,他本可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群中,能武的甚少,而杜牧就是凤毛麟角的能文能武者。他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而且还懂兵法。杜牧对兵法,既非文人纸上谈兵,也非一知半解。如果说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是个军事家的话有些过,那么说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学家”则名至实归。然而,这个出色的“军事学家”长期困扰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难以作为。 牛李党争其实是唐朝官僚集团内部土崩瓦解的象征,尽管牛僧孺李德裕都不是酒囊饭袋,有能力有功于国家,但搁在一起,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死掐蟋蟀。牛李两大派官僚窝里死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争斗与两派官僚的命运一样变幻无常。而本来为“无党派人士”杜牧,在这种形势下,不想出局就也只能首鼠两端了。尽管他未必不想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但那毕竟是真空独立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的哲学。 在杜牧30岁左右的英年时期,曾经被牛党党首牛僧孺赏识,得监察御史,任上也颇得意,然而昙花一现,此消彼长;另一方面,他在同样是他上司的李德裕那里就看不到好脸色了。在牛李之争中,杜牧曾一时倒向[[牛僧孺]],但[[李德裕]]也提拔过杜,当过杜牧的伯乐。所以,杜牧迫于形势,忽左忽右,忽冷忽热。 以人格的代价来换取升迁的机会,这种选择对心高气傲的杜牧来说,无疑是无比痛苦的。但是,即便是他首鼠两端左右逢源,骨子里的孤傲还是被上司看穿了眼。他们都没有从心底把这个人才看定为自己的人。相比那些彻底失魂、从精神上也成为变色龙的同僚,他所遭受的是逆淘汰。史载,当牛党得势后,“凡(李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而唯有杜牧“远弃,其道益艰”,被外调到更远的桐庐。由此可见,杜牧其实并不真正算哪一派,谁也不“待见”他。 长达40年牛李党争,几乎贯穿了杜牧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杜牧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杰,在并不太平的世道,终生壮志未酬,升迁无望,报国无门,没有得到大展才华的一点机会,而渐次被废为一个官场的“变色龙”,毁在了窝里斗中,实在是太可惜了!
返回「
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