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18.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雲峰 (作曲家) 的原始碼
←
王雲峰 (作曲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王雲峰''' |- | '''[[漢字]]''' 王雲峰 |- | '''[[白話字]]''' Ông Hûn-hong |- | '''[[臺羅拼音]]''' Ông Hûn-hong |- |} </div> '''王雲峰'''({{bd|1896年||1969年||}}),男,[[台灣]][[台南]]人,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代]]的[[台語流行音樂]][[作曲家]]、[[演奏家]],精通[[小提琴]]以及[[單簧管]]。 其成名代表作為台灣史上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 (電影配樂)|桃花泣血記]]〉<ref>於〈桃花泣血記〉之前,雖有〈雪梅思君〉及〈紅鶯之鳴〉兩首流行音樂,且也都灌錄成曲盤。然而,前首詞曲皆創作於[[廈門]],後者曲則為〈[[蘇武牧羊]]〉古調、詞蔡德音。而〈桃花泣血記〉則是臺灣人自行創作詞曲之原創作品。</ref>。此曲不僅捧紅了當時的素人歌手[[純純 (歌手)|劉清香]],王雲峰本人也一躍成為[[古倫美亞唱片|古倫美亞]]的專屬作曲家。他更以先驅者的角色,開啟了1930年代台語流行音樂的風潮,與創作界的後起之秀[[鄧雨賢]]、[[邱再福]]以及[[蘇桐]]四人合稱「四大金剛」<ref>《臺灣音樂史》,141頁,呂鈺秀。</ref>。除此之外,他也是日治時期的首位[[台灣人|台籍]][[電影辯士]]。 [[台灣戰後時期|戰後]],他與一些學生加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交響樂團。根據王雲峰之子[[王壽惠]]的說法,其父親一生的音樂作品數目總共三十七首,而其中最具知名度且被後世譽為「[[台灣戰後四大名曲|戰後四大名曲]]」之一的是他與[[李臨秋]]合作的封筆之作——〈補破網〉<ref name="聯合報">2000年9月16日,聯合報,32版,文化。</ref>。
返回「
王雲峰 (作曲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