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37.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福柯 的原始碼
←
福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ultiple issues| {{overlinked|time=2019-08-31T12:32:17+00:00}} {{refimprove|time=2019-08-31T12:32:17+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8-31T12:32:17+00:00}} {{verylong|time=2019-08-31T12:32:17+00:00}}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米歇尔·福柯''' | 圖像 = [[File:666573.jpg|缩略图|center|[http://p0.so.qhmsg.com/bdr/_240_/t01759cc4dc5de1d86f.jpg 原图链接] [http://tupian.baike.com/a1_56_47_01300000167882121437470528487_jpg 來自互动]]]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26年10月15日 | 國籍 = '''法国''' | 别名 = '''福柯''' | 職業 = '''哲学家''' | 知名原因 = 被人引述最多的人文科学学者 | 知名作品 = [[《疯癫与文明》]] </br> [[《性史》]] </br> [[《规训与惩罚》]]</br>[[《知识考古学》]]</br>[[《词与物》]] }}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在'''巴黎'''逝世 ,'''法国'''上下'''震惊'''。 共和国总理和教育部长称"福柯之死夺走了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凡是想理解20世纪后期现代性的人,都需要考虑福柯。" 《世界报 》 、 《解放报》 、《晨报》、《新观察家》等报刊相继刊发大量纪念文章。 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也纷纷发表纪念文字: 年鉴学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称"法国失去了一位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一位最慷慨大度的知识分子"; 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纪念文章感人肺腑,老人老泪纵横的谈到以前常说的话 "我去世时,米歇尔会给我写讣告。" 然而,事实无情,颠倒的预言更加使人悲从心来: "米歇尔·福柯弃我而去,使我感到失去很多东西,不仅失去了生活的色彩也失去了生活的内容。" 1984年6月29日上午,福柯的师长和亲友在医院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仪式上,由福柯的学生,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宣读悼文,这段话选自福柯最后的著作 《快感的享用》 , 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2]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返回「
福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