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3.1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號 的原始碼
←
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opyedit|time=2019-09-07T01:08:51+00: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 ! '''號''' |- | |- ! '''中文名稱''' |- | '''[[正體]]''' 號 |- | '''[[簡體]]''' 号 |- | '''[[注音符號]]''' ㄏㄠˋ |- | '''[[漢語拼音]]''' hào |- ! '''日文名稱''' |- | '''[[日文漢字]]''' 号 |- | '''[[假名]]''' ごう ‧ がう |- | '''[[舊字體]]''' 號 |- | '''[[羅馬字]]''' gō ‧ gau |- ! '''韓文名稱''' |- | '''[[諺文]]''' 호 |- | '''[[韓文漢字]]''' 號 |- | '''[[文觀部式]]''' ho |- | '''[[馬賴式]]''' ho |- ! '''越南文名稱''' |- | '''[[國語字]]''' hiệu |- | '''[[漢喃文]]''' 號 |- |} </div>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除了有[[名]]有[[表字|字]]之外,有時亦會為自己取'''號''',又稱'''別號''','''別字'''。號是較正式的[[別名]],以言意托志。受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在內的東亞國家都有這樣的習慣傳統。 在東亞文化中,直呼別人之[[名]]是十分無禮的。正常來說,只有長輩能直呼其名,平輩以字相稱,後輩就用號來稱呼前輩。故稱呼別人時,對有[[表字|字]]之人多呼其字,對有號之人則多呼其號,而不會直稱其名。如'''[[蘇軾]]''',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道號'''東坡道人'''。人多稱之為'''蘇東坡''',而不會直呼其名。有些人的號因此比他的本名或字更為人所熟悉,如[[祝枝山]](本名允明),[[徐霞客]](本名弘祖),[[曹雪芹]](本名霑),[[鄭板橋]](本名燮),[[李叔同]](本名廣侯),[[鄧澤如]](本名文恩)。 另外,因應不同的用途也會有不同的號,如[[詩號]]、[[畫號]]、[[武號]]等。[[士大夫]]還流行以自己的居處或書齋之號為別號,是為[[庵號]]。[[佛教]]及[[道教]][[檀越]]或[[出家人]]為了宗教取的號,稱[[法號]],或[[道號]]。
返回「
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