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 的原始碼
←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西汉帝陵</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4/0913b9cf320545c196fc1c7f76a5a2a5_th.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214/0913b9cf320545c196fc1c7f76a5a2a5_th.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西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时代。汉民族就形成于这个时代,汉民族的名称也由此而来。由于秦代仅存在了十五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确立和巩固,应该说是完成于西汉。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衎,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ref>[https://www.sohu.com/a/121516340_488074 揭秘:西汉帝陵为何几乎全部被盗挖过? 搜狐网] </ref> 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这九座帝陵东自高陵县马家湾乡,西至兴平县南位乡,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 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西汉帝陵的形制比较规整。据《[[汉旧仪]]》及《皇览》等书记载,西汉帝陵一般占地7顷,墓冢修筑于陵园中心,高12丈。地下墓室深13丈,墓室为方形,通向地面有四门,四门设置联剑、伏弩等暗器,以防盗掘。死者口含蝉形玉石,身着金缕玉衣(用金丝连缀玉片而成的葬服),纳于贵重的梓木棺(称为梓宫)中。 梓宫外随葬车、马、丝绸、金银、玉石、珠宝、米谷、兵器、货泉、器皿等。然后四周堆垒层层上好的柏木,木头皆向梓宫,即所谓“黄肠题凑”。文献的这种记载,已有不少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考古工作者曾对汉太上皇陵及宣帝杜陵进行钻探,发现其陵墓各有四条墓道。 对高祖长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元帝渭陵等陵园进行测量,发现其平面均为正方形,门阙在四面墙垣正中。由此可知,西汉帝陵的基本模式为:地下墓室为方形,墓宫四方中央开门(称羡门),由此四门通往地面四条道路(称羡道),四条羡道又向墓冢四周延伸出四条道路,四条笔直的道路直通四周围墙正中的司马门,门外有巍峨的双阙。 整个陵园布局的构思简洁明快,线条洗练。位于陵园中心的墓冢呈复斗形,上小下大,沉稳注重,一派肃穆景象。 西汉帝陵的地下墓室,至今未正式发掘。但从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镶玉漆棺,北京大葆台发现的由一万五千多根柏木堆垒而成的黄肠题凑汉墓,可以推知帝陵的金缕玉衣、黄肠题凑之奢华。 史载汉武帝的金缕玉衣,更在玉片上别出心裁地雕缕出龙凤龟麟等吉祥的动物形象,这些当然是诸侯王望尘莫及的了。 作为帝陵的一整套礼制建筑,寝殿、便殿、陵庙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西汉奉行“日祭于寝,月祭于庙,四时祭于便殿”的陵寝制度。 寝殿摆放亡者的神座,守陵人要像奉生者一样,“日四上食”。便殿里存放皇帝生前的衣物器皿,四时于此祭祀。陵庙放死者牌位,每月要从便殿中取出皇帝生前的衣冠,到陵庙中祭祀一番;陵庙每年还要举行二十五次祭祀,其中有一次特别隆重的太牢祭祀。 寝殿、陵庙与帝陵密不可分,因而其位置一般距帝陵很近。汉初高祖依秦制,将寝殿,便殿建于陵园之内,惠帝以后,将之移于陵园墙垣之外,但距离不远。陵庙,除高祖、惠帝庙建于长安城、文帝庙在长安城南外,自景帝开始,便改为在陵旁立庙了。 在帝陵旁设置陵邑,以保证陵园各项用度及陵区的繁荣,是西汉前中期一度奉行的制度。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为消弭东方的反抗势力,大量迁徙关东豪强到关中,其中很多人被迁至长陵。长陵邑人口最多时达到18万人。至元帝时,为缓和社会矛盾,才废止了迁民实陵的制度。 西汉的皇后陵一般在帝陵之东,故称“东园”。除刘邦与吕后的墓冢建在同一陵园这一特例之外,西汉一代皇帝与皇后均各自起陵园。 汉、班固《[[西都赋]]》中说:“南望杜霸,北眺五陵。”汉文帝的霸陵,宣帝杜陵在今咸阳市东南;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昭帝平陵和武帝的茂陵这五座大陵在今咸阳市北,这一地区也因此而称为“五陵原。” “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 这是金代文学家赵秉文(1159—1232)经过五陵原时,面对累累西汉古陵墓有感而发留下的诗篇。 五陵原也让小编想到明代那个风流才子唐伯虎《[[桃花庵歌]]》的最后两句歌词,“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西汉皇帝陵墓的建造是一项经常性的庞大开支。秦始皇为修陵墓花了多少钱已经无法估算了,而西汉却留下了一项惊人的数据,即朝廷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用于修筑皇帝陵墓的。在位54年的汉武帝修了53年的茂陵,在茂陵修建的最后几年,国家二分之一的财政开支是用于茂陵建筑的。除了建设费用之外,陪葬品多得竟然装不下了。他不仅要带走金银财宝,而且要放进190种“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足以设立一个地下动物园。 西汉末年赤眉军打开茂陵的羡门后,数万士兵搬了几十天,陵中的陪葬品还没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后的西晋时,陵中的珠玉还没有被盗完。连号称最节俭的文帝霸陵,盗墓者也可以获得不少珠宝。 上行下效,大批皇室成员、贵族、文武大臣、地主、商人,也动用巨大的财富来经营自己的地下乐园。西汉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几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帝国竟以它的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去修造大大小小的坟墓。 帝陵的营建如此煞费苦心,却难逃盗劫和兵火。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除文帝霸陵因传说皆以瓦器随葬而未被破坏外,其余西汉帝陵全被盗掘。东汉末年,董卓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西晋末年,长安饥民又挖开了长安城东南的霸、杜二陵。因此,今日人们所见西汉帝陵,墓冢仍高大雄伟,地下的墓室中恐怕已是面目全非了。 说白了,这些帝王陵墓,无论建得多么奢华,无论耗费了多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最终,都逃不过历史的兴衰成败,在刀兵水火盗墓贼等各种劫难中,一次次被破坏。<ref>[https://www.gugong.net/miwen/1201.html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 故宫历史网] </ref>
返回「
西汉的帝王陵墓为何几乎全部都被盗挖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