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1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议会民主 的原始碼
←
议会民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VU%2ffZwJv&id=F0F740E8F981641F890FCBC472F90AA4713F353E&thid=OIP.VU_fZwJvM9SB_QmtQretsAHaE8&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554fdf67026f33d481fd09ad42b7adb0%3frik%3dPjU%252fcaQK%252bXLEyw%26riu%3dhttp%253a%252f%252fres0.dyhjw.com%252fueditor%252fphp%252fupload%252fimage%252f20181015%252f1539594578384883.jpg%26ehk%3dMStNgJUELQstrrza7WF3k%252fI%252fr%252fUr2N90i28L52P%252beGY%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26sres%3d1%26sresct%3d1%26srh%3d799%26srw%3d1198&exph=367&expw=550&q=%e8%ae%ae%e4%bc%9a%e6%b0%91%e4%b8%bb&simid=608047862244792506&FORM=IRPRST&ck=FE84E3AA763BA9C20C6FA2D9D63DD9C2&selectedIndex=114&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议会民主'''<br><img src="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554fdf67026f33d481fd09ad42b7adb0?rik=PjU%2fcaQK%2bXLEyw&riu=http%3a%2f%2fres0.dyhjw.com%2fueditor%2fphp%2fupload%2fimage%2f20181015%2f1539594578384883.jpg&ehk=MStNgJUELQstrrza7WF3k%2fI%2fr%2fUr2N90i28L52P%2beGY%3d&risl=&pid=ImgRaw&r=0&sres=1&sresct=1 "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议会制,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政府须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治制度]]。近现代意义的议会是由中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等级会议发展演变而来,这种演变首先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实现的。 英国的等级会议始于13世纪,它由僧侣、贵族、平民三个等级组成。到14世纪,等级会议发展成[[两院制]]议会,但这时的议会还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是资产阶级的议会。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才取得最高地位,并在英国确立。议会制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议会制国家的宪法通常都规定:议会由两院组成,经普选产生的议员是“[[国民意志]]”的代表者。议会作为代议机关享有立法和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议会对政府有制约作用,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在议会对政府的主要施政方针不支持,或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除非解散议会,政府必须总辞职。[[政府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议会制的确立。 <ref>[[肖蔚云,姜明安 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659页.]]</ref>
返回「
议会民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