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8.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赵清阁 的原始碼
←
赵清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赵清阁 | 外文名 = Qingge Zhao | 图像 = [[File:赵清阁2.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6915/20170905131944-647557468.jpg/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774557&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6915%2F20170905131944-647557468.jpg%2F0&type=1#simple_1 来自搜狗]]] | 图像说明 = 赵清阁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14年 | 出生地点 = 中国河南信阳 | 逝世日期 = 1999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清谷 | 职业 = 作家 画家 | 知名作品 = 女儿红<br> 自由天地 }} '''<big>赵清阁</big>''',(1914~1999)赵清阁,[[河南]]信阳人。著名女作家、编辑家、画家,她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郭沫若]]、[[茅盾]]等都有过很深的友谊。与[[老舍]]交往甚多。蒋光慈夫人宋若瑜是第一个诱导她走向文艺道路的启蒙人。她在省立信阳女师附小念高小时便接触“五四”运动的新文艺,15岁便离开信阳至开封求学。 1931年第一次向报社投稿就得到发表。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女子月刊》的基本撰稿人。1934年春,她曾经给鲁迅先生寄诗文求教,得到[[鲁迅]]的关怀和亲切接见。在左翼作家洪深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转向写剧本,从事创作。1936年在《妇女文化》月刊发表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1938年,她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文艺月刊,写有五幕话剧《女杰》、三幕话剧《反攻胜利》、四幕悲剧《雨打梨花》和改写的五幕话剧《此恨绵绵》。此后写有《血债》、《汪精卫卖国求荣》、《生死恋》、《清风明月》、《关羽》、《花木兰》等。并与老舍合写了四幕话剧《桃李春风》。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担任《神州卫报》副刊主编,并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出版独幕剧集《桥》、短篇小说集《落叶》,创作中篇小说《江上烟》、《艺灵魂》与长篇小说《双宿双飞》、《月上柳梢》以及许多杂文散文。解放后,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上海戏剧家协会和电影工作者协会,担任上海文联委员,创作了《女儿春》、《自由天地》等剧本。打倒“四人帮”后,她创作了《粉墨青青》,在《人民日报》、《读书》、《战地》等报刊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散文。== 性格人生 == 赵清阁是个具有男子气概的女人,气质忧郁,性格倔强。她的倔强性格在开封求学时已有显明的表现。那时候,她刚读完高中,想进美专,没有钱,宁愿找工作做,不肯向后母索取学费。那时候,她的年纪刚过十七。 在十七岁之前,因为幼失母爱,变成一个孤僻的孩子,处境虽劣,却能在暴风中坚定如劲草。在她的小说集《凤》中,她说“喜欢孤僻”;又说“喜欢寂静”。“孤僻”的人容易自卑,她却是一个例外。她在“寂静”中学会怎样思索,活得既倨傲又倔强。唯其倨傲,唯其倔强,成年后,才能写出这么多的作品,这么多的并不低于一般水平的作品。这种成绩(如果不想称之为成就),单凭倔强与倨傲是做不到的。它需要更大的力量——自信。从童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在孤寂中,赵清阁孕育了坚强的自信,使其成为生命的原动力。桑尼尔在哈佛读“英文四十七”时开始“找到信任自己作品的勇气”;赵清阁则与敌人、病魔作战时产生冲锋陷阵的勇气。一个身体孱弱的人,在缺乏医药与物质的环境中,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赵清阁的情形有悖于常理。当她从事文艺工作时,她有钢铁般的意志与钢铁般的毅力,奋战,奋战,不断奋战,因此变成一个执拗的乐观主义者。具有这种意志与毅力的作家并不多,萧红太软弱,即使叶紫也不能与赵清阁相比。叶紫在与病魔搏斗时,没有让“太阳从西边出来”就倒下了。 赵清阁曾经说过这样几句话: “如果,我的病不再折磨我,我的生命还能延续下去的话,我倒愿意矢志终生献身文艺,永远学习;永远努力……” 病魔一直在威胁着她,甚至有可能夺去她的生命,她却不断与病魔抗争。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她的脸色苍白似纸。这种苍白的脸色,会令关心她的人,为她的健康而担忧。不过她很坚强。尽管健康情况不好,却活得十分有劲,既无“弱不胜衣”的病态;也没有I want live fast的消极思想,用生之意志与病魔搏斗,视文艺为生命的最终目的,一若徐志摩将曼殊斐尔喻作鹃鸟时所说:“唱至血枯音嘶,也还不忘她的责任是牺牲自己有限的精力……”
返回「
赵清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