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203.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迪化街 的原始碼
←
迪化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width="300"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c/Dihua_Street_MiNe-5DII_103-2689UG_%288409454611%29.jpg" width="100%" ></center> |- |} '''迪化街'''({{lang-nan|Ti̍k-huà Kue}})初建於清朝咸豐年間(18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一名,是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投射當時[[新疆省 (中華民國)|新疆省]][[省會]][[迪化市]](今[[烏魯木齊]])所制定的街道名。 經過1980年代的廢存爭議之後,1996年開始,保存原狀的迪化街除了成為台北市最古老街道外,也於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擴展成規模盛大的「台北年貨大街」。不僅如此,迪化街也同樣維持相同的[[批發]]商業功能。據統計,2005年的迪化街附近共有100多家的[[紡織]]公司、300多家布行、200多家中藥材鋪,年產值則超過30億美金。<ref>金額統計來自[[人民網]],《台灣迪化街百年剪影》</ref>
返回「
迪化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