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18.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金瓜石戰俘營 的原始碼
←
金瓜石戰俘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金瓜石戰俘營'''<br><img src="https://7.share.photo.xuite.net/unas9608/17502dc/11423160/535754276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unas9608/wretch/132905760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金瓜石戰俘營'''({{jpn|j=金瓜石|hg=きんかせき|rm=Kinkaseki}}捕虜監視所),又稱'''金瓜石米英捕虜勞役所''',為1942年至1945年間,[[日軍]]於[[台湾北部]]今[[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設立的第一[[戰俘營]]([[臺語]]稱「督鼻仔寮」,意為高鼻子的外國人住的營舍)。其中關押了一千餘名以[[大英國協]]成員國為主的[[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軍[[戰俘]],包括[[英國]]、[[加拿大]]、[[荷蘭]]、[[澳洲]]、[[紐西蘭]]、[[南非]]及[[美國]]。這批盟軍戰俘的勞役工作即為採掘[[銅礦]],由於生存與工作條件甚差、管理嚴苛、醫藥不足且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戰俘命喪於此。
返回「
金瓜石戰俘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