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35.1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院內感染 的原始碼
←
院內感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院內感染 01.jpg | thumb |380px | 有框 | right | 院內感染 [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columns&id=2054 原圖鍵結] ]] '''院內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間因醫療行為或本身[[抵抗力]]太差,導致原本對病患無害的[[微生物]]侵入人體而造成的[[感染]],並由於感染[[細菌]]或[[病毒]]而導致[[發燒]],或是手術傷口發生紅、腫、熱、痛、化膿等症狀。容易發生感染的場所包括有醫療院所、洗腎中心、護理之家、安養院、居家照護或門診等地點。而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最多的為尿路感染,依次為血液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手術部位感染等。<ref> '''恩主公醫訊 ''' [http://www.eck.org.tw/files/246-06-07.pdf 淺談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ref>。 在醫療環境中,如:病床、醫療器材、醫療工作人員身上、陪病、探病家屬等也常常篩選出具有多種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細菌。由於病患本身低抵抗力,環境中的細菌就可能伺機侵犯人體,尤其身上帶有侵入型管路,如[[尿管]]、[[氣管內管]]、[[中心靜脈導管]]、[[雙腔導管]]、洗腎病人的[[動靜脈瘻管]]等,微生物容易侵入造成住院病人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返回「
院內感染
」頁面